“十三五”開局之年,作為最受關注的民生領域,深圳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在2016年打出組合拳,推動各項惠民政策落實。昨日,記者從2016年全市市場和質量監管工作會議上獲悉,今年將完成食品流通、餐飲服務和保健食品經營許可“三證合一”。同時,將推動公共信用管理立法。
推進食品生產許可改革
市民期待已久的簡化食品藥品準入業務辦理,提高審批效率,將在今年實現。市場和質量監管委副主任岳新在匯報2016年工作計劃時表示,將統一、規范食品藥品各類準入業務的受理、審查和審批,完成食品流通、餐飲服務和保健食品經營許可“三證合一”,推進食品生產許可改革,做好小作坊的登記。
也就是說,商家既經營流通領域的食品,又開餐飲酒樓,也想售賣保健食品,現在需要分別辦理流通許可證和餐飲許可證、保健食品經營許可證,而今年將實現一次申請,辦一個證就可以搞掂。
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方面,今年突出嬰幼兒配方食品、食用油、肉制品等重點監管。值得一提的是,將擴大食用農產品例行監測抽檢范圍與任務量,頻次從每季度一次提高到每月一次;在覆蓋生產企業、主渠道的基礎上,結合深圳區域特點及季節特點,優化抽檢產品布局與抽檢項目,加大民生重點品種的抽檢力度。
公共信用管理將立法
商事制度改革今年將繼續推進。記者了解到,將啟動改革的配套立法研究,構建商事主體登記、許可審批和后續監管一體化的特區法治體系。此外,針對部分小微經營者的客觀需要,加強與銀行、社區合作,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布局一批有上網設備、有導辦服務的登記網點,進一步提升商事登記的便利化程度。
副市長陳彪表示,在加強商事制度事中事后監管方面,推進信用監管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將全力加強信用制度建設,積極協調市法制辦推進《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辦法》早日出臺,為我市公共信用體系建設提供法制保障。預計到2017年6月前,完成“制定商事主體信用監管法規、政策和制度”“建立統一的商事主體信用信息披露機制”等五大目標。
同時,我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統也將爭取年底上線試運行。陳彪表示,屆時,建立起涵蓋企業、個人、社會組織和事業單位四大主體公共信用檔案的公共信用征信體系,通過歸集、整合、處理、利用政府部門各類許可監管數據,探索對企業違法違規概率進行預警分析和研判,切實加強事中事后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