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強調,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途不可以應無方,刻船不可以索遺劍。旨在告誡我們,做事不能用固定的思維和套路,要了解事物變化、抓住事物變化的規律,懂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解決。面對瞬息萬變的現實社會,我們只有勇于接受變化,善于創新、與時俱進、主動應變,才能創造美好未來。奮進新征程,廣大黨員干部要主動適應時代變化,樹牢求變思維、勇于自我革新,主動把握歷史規律,敢于打破思維定勢,善于破除墨守陳規,在創新奮進中推動工作高質量發展。
樹牢求變思維,提升主動應變能力。物質是永恒運動的,事物也是不斷變化的,人也不可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非常規性、非傳統的危機與風險挑戰并存,“黑天鵝”“灰犀牛”危機發生的不確定性增加。要在變局中開好新局,關鍵要樹立求變思維,增強創新意識,做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努力突破“變”的不確定性,積極在創新發展上占先機、贏主動,形成新的有利競爭優勢。學習是掌握“拆彈”技能的重要法寶,要加強學習鍛煉,自覺到一線摔打淬火,強化調查研究,蹲下身子尋對策、解難題,不斷提高突發事件預防、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的能力,克服本領不足、本領恐慌、本領落后問題。要樹立危機意識、風險意識,增強草搖葉響知鹿過、松風一起知虎來、一葉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見微知著能力,對潛在的風險有科學預判,知道風險在哪里、表現形式是什么、發展趨勢會怎樣,做到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提高工作的科學性、預見性、主動性,提高政治判斷力和政治領悟力。
勇于自我革命,提升改革創新能力。機遇抓不住就會失去,問題解決不好就會成為難題。尤其是面對矛盾不斷變化的時代,只有銳意改革創新、攻堅克難,才能順勢而為、大有作為,在變化中穩立不敗之地。要清醒認識到,革新的主角是自己,要勇于革除懶政怠政之心、守成安樂之心,找回和堅守一百年來始終為國為民的初心,永葆“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心。要心中常常牽掛、肩上時時擔當,保持朝乾夕惕的工作狀態和奮斗姿態,走進基層想辦法、深入群眾謀實效,方式方法常革新,用好創新“發源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夯實自我革命的底氣,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通過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對標對表、及時校正偏差,把理論思想轉化為創新實踐的源動力。組織部門要用好實干進取的望遠鏡,積極營造大膽創新的好氛圍,以實打實的硬舉措,破除因循守舊的軟骨癥,提振銳意進取的精氣神,激發干部改革創新的能動性。
把握歷史規律,提升系統創造能力。“始、興、盛、衰、竭”歷史發展自有其內在規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極被動的。為政干事創業,只要把握住歷史發展大勢,抓住歷史變革時機,奮發有為進取,我們就能更好地前進。要牢固樹立大歷史觀,善于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進一步把握歷史發展規律和大勢,增強工作的系統性、創造性。要發揚歷史主動精神,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不猶豫、不觀望,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不推諉、不逃避,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不畏縮、不躲閃,以高度的歷史擔當肩負起人民群眾的殷切期望。面對困難和矛盾,要有不信邪、不怕鬼、不當軟骨頭的風骨、氣節、膽魄,以“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的頑強意志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戰勝前進道路上的一切艱難險阻。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堅持理想信念,科學辯證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
云厚者,雨必猛;弓勁者,箭必遠。踏上新的趕考之路,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磨礪“金剛鉆”,練就“鐵肩膀”,在前進中深刻認識和把握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增強干事創業的勇氣和力量,不斷向新目標、新藍圖邁進。(晉玉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