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9月30日訊(記者 何亞南)9月29日,在學校成立一周年之際,深圳理工大學分別與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深圳市光明區政府、甬江實驗室、深圳市光明銀星生命健康產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進一步擴大教育科研產業“朋友圈”。

根據協議,深圳理工大學與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將重點在人才交流、教育發展、科研合作、成果轉化等多領域開展戰略合作,助力內蒙古自治區高質量發展,助推深圳理工大學建設一流新型研究型大學。

深圳理工大學與深圳市光明區政府則圍繞基礎教育合作,共建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探索高中—高校貫通式人才培養模式,共同將其打造成以“科創素養貫通培養”為特色的深圳高水平、示范性高中。同時,深圳理工大學將依托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組建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光明教育集團,通過資源共享、機制創新推動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為區域培育更多拔尖創新人才。

深圳理工大學與甬江實驗室將在科技協同攻關、高水平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啟戰略合作:設立“新材料專項計劃”,開展研究生聯合培養,依托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培養兼具原始創新能力和工程實踐能力的高層次人才,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社會經濟發展;雙方將積極開展科研合作,結合各自優勢聯合開展科技攻關、合作共建高水平科研平臺等,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移轉化。

深圳理工大學與深圳市光明銀星生命健康產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將圍繞AI+藥械、生物醫藥、合成生物、醫療器械等領域共同推進產教融合、加強產學研聯合,以打造國家級科技園區、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為目標,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強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聚焦高質量科技企業孵化培育。具體來說,一是雙方共同打造“深圳理工大學科技園—銀星銀智科學園”,并依托該園區打造國家大學科技園,一期規劃深圳市光明銀星生命健康產業投資運營有限公司11000㎡場地空間作為大學科技園載體,同時以銀星光明銀智項目為落地載體,搭建AI醫藥公共技術服務平臺;二是圍繞生命科學領域方向,開展學科共建、資源共享、學生聯合培養合作,形成“校區—園區一體化”發展,積極打造卓越工程師學院;三是共同構建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培育生態體系,打造產教融合共同體,支持地方產業與經濟發展。
深圳理工大學借鑒世界一流理工科大學辦學模式,依托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等一流科研機構優質豐厚的科教產教資源進行建設,以“科教融匯、產教融合辦大學,學科交叉建專業,三院一體育人才”為辦學特色,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著力打造創新人才培養高地、科技創新高地、科研成果轉化高地,為國家和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本文由深圳理工大學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