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0月29日訊(記者 張玲 翁任瑩)10月28日,國際可持續經濟協會中國分會在深圳前海宣布成立,全球首個IASE中文版國際可持續認證線上課程及考試即將推出。
當天,記者從“2025全球ESG未來人才盛典暨IASE中國分會成立大會”上了解到,國際可持續經濟協會中國分會在中國香港注冊,Exponential Education (China) 是國際可持續經濟協會中國分會在中國包括港澳臺的獨家營運方。
什么是ESG?ESG是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縮寫,用于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與對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現已成為衡量企業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準。
本次大會以“鏈接國際標準,培育本土ESG人才”為核心方向,匯聚政策制定者、學界專家、企業領袖與青年人才近150位嘉賓,共同探討ESG人才培育、國際標準本土化、企業綠色轉型等關鍵議題,為中國ESG領域人才體系建設注入新動能。大會由國際可持續經濟協會中國分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ustainable EconomyChina Chapter,簡稱“IASE中國分會”)、國際學術教育創新平臺Exponential Education(China) 主辦,亞太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院、深圳市前海香港商會協辦。

IASE認證體系正式授權,Carmen Micu與麥超杰(左)簽約。
國際認證體系落地中國 搭建ESG人才培育“雙軌橋梁”
國際可持續經濟協會中國分會成立儀式上,國際可持續經濟協會董事會主席Carmen Micu與國際可持續經濟協會中國分會主席麥超杰共同簽署合作文件,標志著匯聚了40多個重要組織、考試覆蓋39個國家的IASE認證體系正式授權進入中國;Exponential Education合伙人及創始人Gonzalo Tora?o 與 Exponential Education(China) 執行董事楊君恬同步完成簽約,宣告全球首個IASE中文版國際可持續認證線上課程及考試即將推出。
“IASE中國分會的成立,不是簡單引入國際標準,而是構建‘國際認證+本土實踐’的雙軌體系?!?楊君恬介紹,分會將結合中國國資委ESG披露要求、滬深北交易所《可持續發展報告指引》,開發包含 “碳核算實戰”“供應鏈ESG管理” 等模塊的中文版課程,同時依托 MyIASE 數字平臺,為認證人才提供國際社群交流、企業實習對接等服務,形成 “學習 - 認證 - 就業” 全鏈條支撐。據介紹,該認證體系設有 1 級顧問、2 級專家、3 級資深專家三個層級,可精準匹配企業不同崗位的 ESG 能力需求。

Gonzalo Tora?o 與 楊君恬(右)簽約。
權威聲音聚焦人才缺口 多維度拆解ESG發展路徑
面對全球ESG人才短缺的嚴峻現狀,多位重量級嘉賓在致辭中,從全球治理、政策監管、區域協同等不同維度,剖析 ESG 人才培育的緊迫性與重要性。

國際可持續經濟協會中國分會主席、亞太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麥超杰在開幕致辭指出,《2025 可持續人才需求白皮書》顯示,2022-2023 年全球 ESG 職位增長 64.5%,但 61.6% 從業者經驗不足 3 年,MSCI 預測 2025 年中國 ESG 人才缺口將突破 227 萬人?!胺謺檰栁瘑T會匯聚全球領軍學者與專家,將確保國際標準深度適配中國本土商業實踐,通過國際認證與全球頂尖教育資源的無縫對接,為中國學習者構建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閉環,培育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實踐力的ESG人才,助力雙碳目標實現?!?/p>

國際可持續經濟協會董事會主席 Carmen-Daniela Micu 在致辭中表示,IASE中國分會的核心價值在于構建ESG領域的“雙向橋梁”:一方面將國際可持續金融(ISF?)、國際可持續商業(ISB?)兩大權威認證標準引入中國,并結合中國“雙碳”目標、ESG信息披露政策等本土場景進行適配;另一方面則把中國在可再生能源規模化應用、綠色金融創新等領域的實踐經驗,納入IASE全球網絡,為全球ESG體系完善提供“中國樣本”。
生態環境部一級巡視員葉荷瑞從政策監管維度發出警示。他指出,隨著歐盟碳邊境調節機制(CBAM)、《企業可持續盡職調查指令》(CSDDD)等法規密集實施,ESG 合規已成為企業國際競爭 “入場券”,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因 ESG 風險引發的糾紛近年增長 300%。葉荷瑞建議,需構建 “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機構參與” 的人才生態,而IASE中國分會正是整合國際資源、推廣數字化管理工具、助力企業跨越綠色壁壘的核心平臺。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金融服務界)、大唐金融集團董事長李惟宏通過視頻致辭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正以 “綠色金融樞紐” 定位深化與內地合作。他介紹,政府推出的綠色金融培訓先導計劃已覆蓋 95 個資質課程,累計培養專業人才超 5000 人。“期待 IASE 中國分會與香港機構聯動,通過認證互認、課程共建,讓香港成為內地ESG人才對接國際資本的‘中轉站’,共同壯大大灣區 ESG 人才庫?!?/p>

麥超杰接受記者采訪。(翁任瑩 攝)

葉荷瑞接受深圳新聞網記者采訪。(翁任瑩 攝)
主題演講多維獻策 解碼人才培育與轉型實踐
四位行業領軍者分別從全球氣候治理、高校人才培養、企業綠色金融實踐、產教協同等維度,分享 ESG 人才培育的路徑與經驗,為現場嘉賓帶來兼具深度與實操性的思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黨委書記、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秘書長、中國前首席氣候談判代表蘇偉以《全球氣候治理與企業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為題,指出企業是減碳核心主體、人才是轉型關鍵,建議企業抓住新能源成本下降機遇培養復合型人才,并提出 IASE認證體系為人才評估提供標準化標尺;
中國國務院外國專家局特聘專家、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低碳與可持續發展研發中心主任孔英教授從高校教育視角提出破局思路,指出傳統教育存在學科壁壘、實踐不足等問題,需構建“模塊化課程集群、實踐教學強化、數字化賦能、評價機制革新” 四維框架,以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 “校園即實驗室” 模式為例,說明實戰教學對學生掌握碳管理等核心能力的作用;
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執行董事暨首席財務總裁楊磊明以《中華煤氣推動綠色金融,引領零碳未來》分享企業實踐,介紹集團累計募集超60億港元綠色資金、創新發行綠色金融產品等成果,強調綠色金融落地需專業人才支撐,透露通過 “綠火焰能源科學家培育計劃” 定向培養人才及孵化企業的減排成效;
廣東省政協常委、華商科教集團副董事長兼總裁廖伊曼博士以《產教協同構建國際化可持續發展人才鏈》聚焦產教協同,介紹集團聯合龍頭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引入真實 ESG 項目教學的實踐,舉例學生憑課程實踐經驗考取香港高校相關碩士,強調需構建 “招生 - 培養 - 就業” 閉環,通過雙導師制、國際聯合培養輸送復合型人才。
圓桌分享:聚焦 ESG 出海,破解合規難題
隨著中國企業加速“走出去”,ESG 合規成為全球化戰略的關鍵,而平衡國際標準與本土要求,核心在于專業人才支撐。圍繞“ESG 出海與人才 —— 企業如何平衡國際標準與本土合規”,中關村智聯聯盟她原力科技女性共建委員會秘書長、She Rewires 她原力創始人&社群共建者 Jill Tang 女士主持,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執行秘書長兼綠色治理 (ESG) 促進發展中心主任、成長型企業工作委員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羅小棋女士,博續科技副總裁辛揚先生,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副主席 (發展)、亞太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院高級顧問余碩衡博士三位嘉賓圍繞“ESG出海與人才”展開深入交流,從標準適配、技術賦能、政策支持等多角度,探討了中國企業如何平衡國際標準與本土合規,培育具備全球視野的ESG專業人才。
大會同期宣布,IASE中國分會將與創新香港合作,于11月29—30日在香港“TalentX國際人才嘉年華”中設立“NovaX Zone創科專區”,為認證企業提供免費展位,對接超萬名科技人才與高校資源,賦能“人才招募-香港落地-科創出?!比湕l。
本次大會得到中國國際跨國公司促進會綠色治理 (ESG) 促進發展中心、前海出海e站通、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華商科教集團等12家單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