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3日表示,歡迎內地宣布一系列支持擴大開放服務高質量發展的創新舉措,涵蓋人才流動、通關便利、創科合作及旅游發展等領域。
具體措施包括:由2025年11月5日起擴展“往來港澳人才簽注”的適用范圍至天津市、河北省、江蘇省、浙江省及安徽省,以及中國所有自由貿易試驗區;在深圳皇崗、羅湖、蓮塘、福田、文錦渡,港珠澳大橋等內地口岸實施“刷臉智能通關”;促進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生產要素高效跨境流動;以及增加4個連接香港的口岸為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入境口岸。
人才簽注自2023年2月20日起在粵港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內地城市試點實施,以便利大灣區內地指定類別人才來港進行交流訪問,并于2024年5月擴展適用范圍至北京和上海。截至2025年10月,已有超過74000人次持該簽注的訪客來港。在促進“南下、北上”雙向人才流動的堅實政策基礎上,本次擴大人才簽注適用范圍的措施將便利更多內地人才訪港交流,加強香港匯聚人才的吸引力,以及作為國家的國際人才樞紐的獨特角色。
特區政府提到,歡迎內地于多個與香港通航通行的內地口岸實施“刷臉智能通關”,讓跨境出行更便捷高效。特區政府亦會繼續致力提升香港口岸的通關效益和旅客體驗。
就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實施一系列便利深港創科合作及生產要素高效跨境流動的舉措,特區政府表示歡迎,并將繼續積極配合,并與內地部門緊密協作,包括在香港園區推行創新便利通關安排,促進兩地創科人才高效便捷往來,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特區政府表示,會繼續與內地保持緊密溝通,以期通過更多創新政策促進交流,促進香港進一步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香港乃至整個大灣區注入更大的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