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14日訊(記者 朱佳若)近日,深圳五洲中醫院腎內科收到一面來自患者楊阿姨的錦旗,“醫德雙馨?妙手回春”的字樣背后,是一段關于信任、專業與守護的醫療故事。
今年65歲的楊阿姨,五年前接受腎移植手術后,因移植腎功能衰竭,于當地醫院行左前臂動靜脈人工內瘺成形術,依靠該通路維持血液透析治療。三個月前,其人工血管通路出現嚴重感染,不得不拔除感染血管,改為頸部臨時導管透析。臨時導管不僅增加了感染風險,也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重建安全長效的透析通路成為亟待解決的醫療難題。

當時,楊阿姨面臨的核心問題是重建安全長效的透析血管通路,有兩種方案可供選擇:一是再次植入人工血管,技術相對成熟,但患者有過感染史,復發風險較高;二是利用自身肢體血管構建自體動靜脈內瘺,該方案遠期并發癥少、使用壽命長,是血透患者的優選方案,但對患者血管條件及醫生的血管吻合技術要求極高,臨床應用需謹慎評估。
經病友推薦,楊阿姨前往深圳五洲中醫院就診。接診的程向明、袁懷彬醫療團隊并未急于制定治療方案,而是先對患者進行全面評估,結合其高齡、并發癥多、血管資源耗竭的復雜情況,組織多學科會診論證,最終確定采用“人工血管切除+自體動靜脈內瘺成形術”的治療方案。
手術過程中,醫療團隊運用顯微外科技術,在精細分離血管組織的基礎上完成吻合操作,成功構建新的自體動靜脈內瘺。術后,醫護人員為患者制定了內瘺維護、功能鍛煉及基礎疾病管理的個性化方案,經過規范護理,患者內瘺逐漸成熟,順利恢復規律透析,生活質量得到改善。康復后,楊阿姨向醫療團隊贈送錦旗表達感謝。
對于血透患者而言,血管通路就是“生命線”,一旦發生急性狹窄或栓塞,搶救的黃金時間僅為6小時,超過此時限,內瘺極可能喪失功能,患者需再次承受插管的痛苦與風險。
據悉,該醫院針對透析通路急癥建立24小時響應機制,無論節假日,血管通路專業團隊均可快速開展介入取栓或修復手術,為患者避免再次插管的痛苦。此外,還創新開設“周末手術日”服務。需要進行常規內瘺手術或維護的上班族,可實現 “周六上午住院、完成檢查與手術、周日出院”的高效診療模式,有效減輕了患者的誤工壓力,彰顯了“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