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15日訊(記者 張玲)11月15日,港式溫情家庭片《紅豆》全國上映!電影以九龍城 “張興記” 糖水鋪為敘事錨點,講述了固執匠人張興(任達華 飾)與女兒承業(鄧麗欣 飾)在母親重病、店鋪拆遷的困境中一步步從隔閡走向和解,串聯起潮州匠人家庭在時代變遷中的羈絆和堅守,為觀眾帶來一場治愈心靈的觀影體驗。此前,影片已入圍倫敦東亞電影節閉幕單元,斬獲中美電影節“金天使獎”,更一舉拿下第16屆澳門國際電影節“金蓮花獎”最佳男主角(任達華)、最佳女主角(鄧麗欣)雙提名。本片在香港上映期間曾掀起“帶家人二刷”的情感熱潮,近期在深圳舉行的內地首映式亦是打動眾多觀眾,好評不斷。

紅豆沙里的“堅守與突圍”,小家庭里的大時代
影片以張興一家的遭遇為切口,將兩代人的沖突、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城市變遷的陣痛,都熬進了一碗紅豆沙里。張興與承業的矛盾,本質是兩個時代的碰撞:父親想守著“張興記”,守著潮州人的手藝與記憶;女兒曾想“飛出九龍城”,去看更廣闊的世界。而家庭變故、拆遷與求婚的三重沖擊,讓這場對話有了更尖銳的底色——守,是守即將消失的過去;走,是走向不確定的未來。影片沒有標準答案,人生也是。女主鄧麗欣在面對鏡頭時曾言“人生什么最重要?其實家人最重要,家人始終在你身邊,支持你,你要支持的,也是你身邊的家人。在問題還未解決時,家里需要我的支持,我便留下。”
作為影片的隱形主線,承業的成長暗合了香港女性的自我覺醒。她辭掉空姐工作不是“被迫妥協”,而是主動選擇承擔責任;面對男友的“移民邀請”,她的猶豫不是“懦弱”,而是對“根”的珍視。以前港片里的女性常是“輔助角色”,但這次承業是自己的主角,她的選擇里沒有“對與錯”,只有“我想要什么”——這是新時代香港女性的樣子。



老糖水里的“溫情與傳承”,九龍城的舊時光
影片從承業母親重病、店鋪拆遷、夢想與責任的拉扯等真實生活窘境切入,展現他們在時代變遷中堅守親情、和解彼此的溫暖社會樣貌。最新發布的劇照生動勾勒出圍繞“張興記”的生活狀態:張興守著老鋪的執著、承業挽著父親的和睦、街坊鄰里圍坐品嘗糖水的暖意,盡顯影片市井的溫情質感。
在深圳首映式上,《紅豆》的溫情內核收獲無數好評。有觀眾稱贊:“影片延續了《歲月神偷》的溫情,又多了時代的重量,任達華的演技真的太戳人了。中間好幾次的眼神戲都讓我想起了我家里的那位倔老頭!”還有觀眾表示:“導演說想拍出城市變遷中人的溫度,他做到了!糖水鋪的蒸汽,是香港舊時光的呼吸。”
談及影片想要傳遞的核心情感,主演任達華分享自己的創作體會:“我們希望把紅豆的人情味,從以前一直傳承到現在。紅豆這種甜品、這種美食、這種情懷,我們食紅豆食的是它的人情味。時代有不同變遷,但是紅豆的甜、紅豆的人情,會永遠存在。這是一部酸甜苦辣的電影,希望大家喜歡。”

留言區中的“共鳴與回響”,糖水鋪里的真人生
作為一部聚焦家庭與傳承的生活流影片,《紅豆》沒有強沖突的劇情設計,卻憑借真實的情感表達與細膩的生活刻畫,精準戳中觀眾內心最柔軟的角落。首映式后眾多觀眾紛紛自發在社交平臺留言感受,將影片推薦給更多觀眾。“真實”“共情”“治愈”“這不是電影,是我們的生活”,不少觀眾表示影片中的家庭群像仿佛自己家的縮影——沉默固執卻深愛子女的父親、默默付出的母親、在夢想與家庭間抉擇的子女,這些熟悉的場景讓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都能找到情感共鳴。
任達華塑造的中式父親形象成為口碑爆點,“喉結動三次憋住淚”“洗手特寫時的糖漬鉆進皺紋”等細節表演被觀眾熱議,更有網友盛贊“他演活了中國父親的集體肖像,嘴硬心軟的樣子像極了我爸”。而鄧麗欣飾演的女兒則讓無數年輕人感同身受,“放棄空姐夢想接手糖水鋪的掙扎與堅定,完美詮釋了年輕人的責任與擔當”,其脫下制服系上圍裙的轉型,被解讀為“傳統女性的溫柔突圍”。

這部只有演技派主演、不靠特效噱頭的溫情影片,憑借實打實的口碑印證了真摯情感永遠是最動人的電影語言。正如觀眾所言:“《紅豆》就像一碗暖透心扉的紅豆沙,甜里帶澀,余味悠長,值得每一個人走進影院感受這份藏在日常里的深情。”每一位觀眾的發聲與支持,都是對影片最好的回響。
電影《紅豆》由銀都機構有限公司、香港電影發展基金(中國香港)、文化產業發展處(中國香港)、深圳電影制片廠有限公司、本地制作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立因文化有限公司 (中國香港)及廣西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出品,銀都機構 (廣州) 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