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27屆高交會上,各型機器人引來眾多展商和市民圍觀。深圳特區報記者 劉鋼 攝
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15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熊子恒)“鋼鐵俠”拳手上演激烈對決,凌厲攻勢與靈活身姿贏得觀眾陣陣喝彩;鋼琴演奏配合鼓點節奏,數十臺機器人組成樂隊奏出美妙旋律;走上生產線擔當“打工人”,精準抓取履帶條上的零部件并分類整理……
在14日舉行的第27屆高交會上,記者看到,人形機器人企業紛紛秀出實力,成為展會開幕首日的人氣頂流。從靈巧操作到運動控制,來自深圳的關鍵零部件集中展出,將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越拓越寬。
實力比拼:人形機器人大秀技術絕活
走進12號館,各式各樣的機器人集中亮相,一幅科技未來的圖景徐徐展開:宇樹科技將擂臺搬到了展館門口,人形機器人格斗比賽被市民團團圍住。順著主干道走向展館中心,賽博格新發布的輪式人形機器人熱情地向觀眾打招呼,一旁的傅利葉展臺,人形機器人不僅走上產線“打工”,還能與觀眾“下棋”互動。
通過高交會平臺,來自全國各地的機器人企業紛紛展示出最新一代機器人,暗自比拼技術實力。深圳企業賽博格新發的Cyborg-W01輪式人形機器人引發觀眾高度關注,這臺機器人上半身呈現人形卻沒有使用雙足設計,而是改用輪子作為移動方式。
“輪式在移動效率、穩定性、成本和控制復雜度上擁有顯著優勢,解決當前最迫切的‘柔性化生產’痛點,以輪式底盤與高自由度上身結合,為海量的工業場景實現‘移動’與‘操作’能力的平衡。”該公司CEO董典彪說。直接面對工業場景規模應用需求,這家深企采取了兼顧靈活、效率與成本可靠性的產品設計。
來自上海的知名機器人企業傅利葉則把最新“工業場景解決方案”搬到了展會現場。記者看到,多臺GRx機器人分工明確、高效配合,流暢完成料箱搬運、物料交接與分揀等任務,呈現出人形機器人在復雜環境中協同作業的能力。
傅利葉副總裁翟彥祺表示,AI技術賦予機器人“感知-決策-行動”的閉環能力,使其從被動執行向主動交互轉變。圍繞“交互驅動”,傅利葉構建了涵蓋核心部件、機器人設計到應用解決方案的完整產品體系,推動智能機器人在現實場景的規模化應用。
鏈動賦能:深圳關鍵零部件加速技術升級
人形機器人成為高交會的“流量擔當”,大秀技術實力離不開零部件產業快速發展,其中,深圳產業鏈成為具身智能技術持續升級的“關鍵一招”。
在戴盟機器人展臺,新一代視觸覺傳感器迎來首發首秀:搭載新一代傳感器的兩指夾爪伸入水中,準確抓取貝殼,將其取出放置于指定位置。“我們開發的DM Tac W2憑借卓越的防水性能,傳感器在水下仍然能夠穩定工作,并通過觸覺識別貝殼表面的精細紋理。”戴盟機器人生態銷售負責人王炫燁說。
靈巧手是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而搭載在手指指尖的傳感器則是靈巧操作的關鍵技術。王炫燁表示,在靈巧手應用的指尖視觸覺傳感器上,突破性地實現了在1平方厘米的區域內布置超過數萬個感知單元,在保證高分辨率的基礎上,將厚度從厘米級縮小至毫米級。
來自深圳的工控主板龍頭企業信步科技也在本次高交會上展出,今年在人形機器人馬拉松比賽中取得冠軍的優必選“天工Ultra”機器人,其身體里搭載的控制主板就出自于這家企業。
“我們通過一塊主板實現了大小腦控制融合,解決了傳輸延遲問題,提升了可靠性和實時算力。”信步科技市場策劃負責人王屹林在一塊應用于機器人的工控主板說,人形機器人規模化應用,必須要適應高溫高濕環境,該公司憑借30余年的技術積累為人形機器人廣泛應用深度賦能。
場景應用:搭建機器人規模落地橋梁
除了在硬件上為人形機器人發展提供支撐,深圳同時搭建從技術研發到市場應用的橋梁。在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展臺,一幕又一幕機器人深度應用的場景生動呈現。
記者看到,橋梁檢測機器人順著鋼索緩緩向上攀爬,替代人工高空作業;人形機器人化身“電力工程師”,進入變電站、配電站承擔高危工作。
“聚焦電力場景需求,我們聯合廣東電網和廣東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構建了國內首個電力作業標準具身行為模塊化數據庫與異構機器人調度系統,成功研制電力行業首臺人形機器人‘知行者1號’,目前已在廣州、肇慶和清遠等地開展示范應用。”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機器人中心主任張建國說。
“這臺機器人具備多場景作業能力,可實現設備狀態檢查、表計讀取、紅外測溫及局放測試等運維任務,兼容倒閘操作、應急處置及完工驗收等復雜工作,還能承擔操作監護職責。”他表示,在第十五屆全運會保供電工作中,“知行者1號”正式進駐廣州核心樞紐,為賽事電力保障筑起“電力安全智能防線”。
從整機實力到核心零部件再到場景應用,高交會勾勒出一幅人形機器人技術發展與產業應用的全景圖,直觀呈現具身智能技術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