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16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熊子恒)深圳正在打造全方位市場主體梯度培育體系,記者昨日獲悉的一組最新數據引人注目:深圳121家企業成立不到10年就成功上市,其中A股87家、港股34家。
民營經濟發展活力足、技術創新實力強,得益于硬實力與軟環境的雙重加持,越來越多的深圳企業從創新創業迅速走向資本市場,在極短時間內完成發展躍遷。
民營經濟動能活躍,成長速度名列前茅
近年來,抓住資本市場注冊制改革機遇疊加城市豐富的創新資源生態,深圳上市企業規模持續擴大。截至2025年10月,深圳A股、港股上市公司(合并計算)約545家,美股單獨上市企業約30家。其中,千億級市值上市公司達21家,總市值突破25.85萬億元,中國平安、招商銀行、騰訊控股、比亞迪、工業富聯5家企業市值突破1萬億元。
從深圳龐大的上市軍團結構來看,民企背景的企業無疑是主力軍。數據顯示,2024年,民營企業數量達262.3萬戶,占企業總量比重約97%。其中,A股上市民營企業286家,位列全國城市第一;民營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86家、位居全國第一;民營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獨角獸企業分別有2.37萬家和34家,分別位列全國第二和第三。
從成長速度來看,深圳民營企業發展名列前茅。在深圳,一個初創型的民營企業從設立到成長為科創板的上市公司,平均年限為13.35年,比全國速度快了1.05年;成長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需要13.25年,比全國快了1.71年;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獨角獸企業分別需7.65年和6.83年,也快于全國平均水平。
一串串的數字,不僅生動地展現了深圳民營經濟發展的巨大成就,更是深圳卓越營商環境和高效企業服務的有力證明,在這樣的環境下,越來越多的企業從“小樹苗”成長壯大成為“參天大樹”。
科技創新實力強勁,搶抓資本市場改革機遇
在深圳,企業是創新的主體,重視研發投入、積累創新實力是無數深企在競爭中勝出的不二法門。
10月底,A股上市公司集體交出三季報答卷,其中,共有402家深圳上市公司披露的研發投入數據,合計研發投入達到1564.9億元,相比去年增長12.3%。比亞迪、中興通訊、立訊精密、工業富聯和欣旺達分別為437.5億元、178.1億元、81.7億元、76.1億元和32.0億元。
正是基于對于創新的重視,這些上市企業才得以成為各自領域的領軍企業,在領跑全國市場的同時,走向世界深入融入到全球產業鏈中。
當前,資本市場對于科技創新企業的包容性越來越強,不問出身資歷問技術、創新實力強勁的深圳上市公司拿到了通往資本市場大門的金鑰匙。從深圳上市公司結構來看,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比重超50%,位居全國各省市第一,上市資源持續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
今年6月完成上市的影石創新是上半年的明星IPO企業,這家2015年7月成立的企業是深圳“年輕”上市企業中的典型代表,“90”后的年輕創始人劉靖康將全景相機做到全球市占率全球第一,在收獲用戶好評的同時也獲得資本市場青睞。
今年以來,資本市場改革深入推進,創業板、科創板對于“硬科技”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強,技術實力優越的深圳初創企業迎來發展良機。
打造完整創新創業生態,形成大中小企業立體發展格局
龐大的“上市軍團”源自于深圳經過長期培育形成的支持企業從初創到發展壯大的完整創新創業生態。近年來,深圳持續完善個轉企、小升規、規做精、優上市、市做強的市場主體梯度培育體系,以及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發現和壯大機制,強化對重點企業、龍頭企業服務,加強潛力型初創新銳企業和有爆發潛質的中小微企業跟蹤扶持。
深圳不斷推動政策、資金、項目、平臺、人才等創新資源更多布局在企業,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創新企業開天辟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
不久前,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市發展和改革委等6部門,聯合印發《深圳市推動并購重組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圍繞深圳“20+8”產業戰略要求,立足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和行業領軍企業、提升深圳產業鏈活力與韌性的工作目標,制定1個發展目標和10項重點任務,到2027年底,轄區上市公司質量全面提升,境內外上市公司總市值突破20萬億元,培育形成千億級市值企業20家。
可以預期,深圳通過完善企業梯度培育,既充分發揮大企業的帶動作用,又充分調動廣大中小微企業、初創企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企業發展的舞臺越來越大,通往資本市場的道路越拓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