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人工智能“科研—人才—產業”協同創新生態,賦能學術突破產業升級

11月15日,2025西麗湖論壇開幕。深圳特區報記者 曹鵬飛 攝
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16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李麗)當科技浪潮再度奔涌西麗湖畔,11月15日,2025西麗湖論壇開幕式暨主論壇在深圳大學城國際會議中心千人禮堂拉開帷幕。這場以“加速科學發現,定義產業未來”為主題的盛會,串聯起 28場涵蓋產業論壇、成果轉化、基礎研究等類別的專業活動,在科研突破、教育變革與產業升級間搭建起堅實橋梁,推動人工智能成為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定義“AI”與“X”,錨定未來增長新方向
“XILI 對話”環節中,“AI for X”成為全場聚焦的核心議題。在與會專家眼中,人工智能已不再是單一領域的技術突破,而是如電力一般滲透各行業的基礎性賦能力量,正在重塑千行百業的發展邏輯。
“AI是一場比電力更大的革命,每一個行業都會被AI深刻地影響。”拉瑪羊駝創始人兼CEO張果的觀點,在論壇現場引發廣泛共鳴。從中國科學院院士鄂維南探討的AI重構科研基礎設施,到企業家分享的機器人研發、生命科學突破案例,“AI+”的無限可能在思想碰撞中不斷延伸——小到實驗室里蛋白質結構的精準預測,大到工業生產中機器人的高效作業,人工智能正打破學科與產業的邊界,催生全新發展機遇。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黨委常委、常務副校長、深圳研究生院院長張錦,將“科學智能”定義為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深度融合的創新產物,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關鍵領域。圍繞論壇目標,他提出三點期待:“一是融合‘AI’與‘X’,在邊界與前沿的碰撞中打造未來增長極;二是鏈接‘創新’與‘發展’,在科技與產業的交匯處培育新質生產力;三是聯通‘灣區’與‘世界’,在開放與合作的旗幟下構建命運共同體。” 張錦強調,北大將與深圳攜手,推動科學智能從“關鍵變量”轉變為革新科研范式、驅動城市能級躍升的“最大增量”,讓技術突破真正轉化為發展動能。
●七大成果發布,彰顯X9聯盟創新實力
論壇現場,七項X9聯盟重要成果的發布,成就人工智能賦能科研、教育與產業的亮眼答卷,全面展現了產學研協同創新的豐碩成果。
由深圳國際科技信息中心、深勢科技、北大深研院等聯合打造的“深圳科學導航”,整合ScienceDirect、Nature等九大權威學術數據庫,為全球科研人員提供跨庫搜索、智能推薦、綜述生成等一站式服務,讓學術資源獲取效率大幅提升;深圳國際科技信息中心與北大深研院、深勢科技共建的“新一代替代文獻AI數據庫與知識庫平臺”,突破傳統非結構化文本限制,為創新藥研發、合成生物制造提供關鍵數據支撐,打破歐美數據庫壟斷;北大深研院研發的 “AI4S LAB”,作為全球首個一站式數智化生命科學研究平臺,構建起“算力-算法-模型-應用”全鏈條閉環,可面向全球提供全棧研發服務。
在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領域,成果同樣亮眼:北大深研院與兔展智能聯合開發的“UniWorld V2”多模態大模型,成為首個國產開源原生多模態統一大模型,填補國產算力生態空白;北大深研院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打造的“Venus-vera蛋白質大模型”,在150億條蛋白質序列數據上進行半監督預訓練;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與騰訊共建的“大模型科學與工程”全日制碩士項目,已完成2026級招生,為行業培育復合型人才;南山區發布的人工智能場景“揭榜掛帥”榜單,以4000萬元專項經費覆蓋20個關鍵場景,承擔50%試錯成本,為新技術落地提供“試驗場”。這七項成果環環相扣,構建起“科研- 人才-產業”協同創新生態,為學術突破與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力。
●AI賦能千行百業,科技藝術共譜新章
從國產原生多模態大模型到全球領先的蛋白質研究工具,論壇發布的重大科技成果,勾勒出AI賦能各領域的廣闊圖景。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廣度與深度,重塑生產生活方式,成為推動產業變革的核心力量。
開幕式上,一場特殊的“ScienceXART”合唱《南燕園·新章》,將科技與藝術的融合推向高潮。這首曲目由北大深研院撰寫提示詞,騰訊音樂調度“文曲作詞大模型”生成歌詞,再經“啟明星AI做歌模型”創作,最終由南山區外國語學校(集團)華僑城小學學生現場演唱。旋律中融入“北大基因”的學術底蘊、“深圳精神”的創新活力與“AI for Science”的前沿探索,既是校地協同創新的生動寫照,更以藝術形式詮釋了AI的協作本質——它不是取代人類創造力,而是成為伙伴,共同叩問科學與藝術的本源。
2025西麗湖論壇不僅發布了一批突破性成果,更凝聚起“以AI賦能創新、以協同推動發展”的共識。其以AI賦能千行百業的探索,為“加速科學發現,定義產業未來”提供著生動的“深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