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17日訊(記者 林玟珊 實習生 劉琳)在深圳競爭激烈的日料賽道,張基勇創立的“壽司大”歷經九年市場洗禮,已成為日料界的“常青樹”。作為一名深圳城市職業學院(深圳技師學院)的校友,他憑借對專業的專注與對餐飲的敬畏,走出了一條扎實的創業之路。

創業緣起:以熱愛為帆
人生的轉折,常始于一次不經意的機會。2006年,作為現代物流專業的準畢業生,張基勇在學校老師的推薦下,獲得了在深圳深航貨運的實習機會。這是一段始于基層的磨礪,微薄的收入與繁重的工作讓多位實習同學紛紛離去,但他卻選擇了留下。憑著這股不畏難的韌勁,轉正后他在公司內快速晉升為經理。
這段經歷,讓張基勇系統接觸到現代企業的運作機制——嚴謹的工作流程、鮮明的企業文化、高效的部門協作。這些管理精髓,如同一顆種子,在他心中悄然生根,最終在他創業時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2009年,一顆創業的種子已在他心中發芽——他在工作之余,創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2016年,他又與合伙人聯合創辦深圳壽司大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把自己的愛好做成了事業。“我喜歡品嘗各類美食,我能為一碗豆花飛去宜賓,去川渝,找美食,時間夠就在美食所在地待一兩天,時間不夠則吃完就直接飛回來。”
2016年,當張基勇在深圳開出第一家“壽司大”時,這個直白的名字里藏著最樸素的愿景,“‘大’字好記,也想著把品牌做大。”而選擇走日料賽道,是因為他看到當時深圳日料市場尚處空白,所以他瞄準“手握壽司”這個領域,用差異化打開了市場缺口,成為當時最早一批專注于“手握壽司”的創業者。
目前,張基勇旗下有兩個餐飲品牌,“壽司大”主打手握壽司等綜合日料;星耀作為壽司大的升級品牌,主打高性價比Omakase料理。


三年調一味
壽司大的招牌壽司,單單“醋飯”就調試了兩三年。“日本人吃的醋飯很酸,沒甜味,中國人不太習慣。”在開始創業前一年,張基勇就帶著團隊在廚房反復試驗,從2015到2017年,他和團隊無數次試驗,最后研發了獨有的秘方,讓醋飯入口微酸、回口帶甜,既保留日式風味,又符合國人口味。
這段經歷成了品牌的核心競爭力之一。如今,壽司大的醋飯有著獨特的辨識度,成了留住食客的秘密武器。
“一位外國設計師,每次來中國第一頓飯必定來壽司大,還帶著全家一起來。”張基勇開心地表示。
餐廳在食材上也下了不少功夫。為了保證品質的穩定,張基勇在日本有專門買手,從日本市場挑選最新鮮的食材,靠深圳的空運優勢,最快兩小時可送到門店。如今貨源更加多元化,日本、澳大利亞、阿根廷等地都有優質原料采購的合作。


“餐飲 踏踏實實才能走得遠”
張基勇的創業路,離不開深圳的土壤,也離不開母校深城職(深技師)的影響,校訓“求真務實,德技雙馨”讓他拒絕花架子:“食材不好就重做,客人不滿意就退單。”他說:“餐飲不只是賣吃的,更關乎做人,踏踏實實才能走得遠。”
創業路上從不缺少挑戰,但2023年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幾乎給整個日料行業帶來滅頂之災。
“三個月虧損巨大。”張先生無奈地說出這個數字,“那段時間我天天飛,不是和員工談賠償,就是和商場談判。11家門店陸續關閉,最后只留下4家。”
2020年最艱難的時候,他堅持不裁員。“我們和管理層協商降薪,但一線員工的社保福利照常發放。”這種責任感,讓團隊凝聚力不降反升,老員工留存率驚人,“少都跟了五年了”。
“早年開店膽子大,現在經歷多了,開新店會更謹慎,但對品質的要求沒變。”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張基勇都在用實際行動詮釋初心二字。從最初為了一碗貼合國人口味的醋飯反復打磨,到橫跨多國甄選食材、嚴守衛生標準,再到將團隊凝聚成穩固的力量,張基勇始終把“品質”二字刻在品牌骨子里。

餐廳照片。
(所有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