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門、樓道墻面、配電箱、消防栓等區域被開鎖、疏通管道、家政服務類廣告覆蓋……”近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犁哈薩克自治州讀者顧先生來信反映,家里的大門被貼滿了小廣告,多到快讓人認不出家門,他深感無奈。
無獨有偶,河南鶴壁市張先生近日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鶴壁市淇濱區梅花巷西頭的幾個家屬院,“不但居民家的對聯、福字、門、樓道墻上,就連樓道內的燃氣表及滅火器上也貼滿了小廣告。”
小廣告被稱為城市“牛皮癬”,一是難清理,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吐槽,“以前還是張貼,現在好多是噴印”;二是討人嫌,“寬帶入戶”“健身中心開業”等還屬合法經營,有的小廣告內容“擦邊”甚至違法,江蘇蘇州市讀者楊先生表示,在自己所住的社區,非法提取公積金、涉黃小廣告到處亂貼,讓人厭惡。
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在城市建筑物、設施以及樹木上涂寫、刻畫或者未經批準張掛、張貼宣傳品等的”,“城市人民政府市容環境衛生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委托的單位除責令其糾正違法行為、采取補救措施外,可以并處警告、罰款”。據此,各地制定了具體規定,約束亂貼、亂發小廣告的行為,但居民樓是否屬于禁止范圍則比較模糊。
家住黑龍江牡丹江市愛民區曙光新城的居民劉大海表示,因為家里大門總被貼開鎖小廣告,他將問題反映給當地政府,愛民區城管部門回復說,《黑龍江省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中不包含居民住宅樓,無法處罰。該條例規定“在樹木、建筑物、構筑物、市政設施及地面上亂噴涂、亂刻畫、亂張貼的,責令清除,并處以每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劉大海提出,“住宅樓怎么不算建筑物呢?”
同樣,住在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的一位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反映家門口小廣告屢禁不止,西海岸新區工委回復:根據《山東省城鎮容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綜合執法中隊只能對建筑外墻小廣告上的電話號碼“報停機”,無權對樓道內小廣告上的電話號碼“報停機”。
對此,湖北維思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吳娟指出,根據民法典,建筑區劃內的“其他公共場所、公用設施”屬于業主共有。居民區樓道作為建筑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屬于業主共有,并不屬于《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中定義的“城市建筑物”。
一名街道干部告訴記者,如果有居民投訴小區內的小廣告,他們會督促小區物業嚴加管理人員進出,并及時清理小廣告。但一些居民區沒有物業公司或者物業服務不到位,樓道或居民家門口便成了小廣告的“重災區”。河北秦皇島市讀者馮先生表示,自己住在一個老舊小區,沒有物業公司,“自己不可能蹲守,沒有更好的辦法處理門口的小廣告”。
小廣告張貼者流動性強、隱蔽性強。事前、事中監督較難,事后監督尤為重要。面對亂貼的小廣告,物業公司以清理為主,無法通過通信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對小廣告上的電話號碼“報停機”。
吳娟表示,目前貼小廣告的違法成本與執法成本不成比例,“罰款上限低、刑事追責難,導致違法成本較低。而取證難、清理費用高,導致執法成本較高。”她建議,首先,應完善現有法規,明確“城市建筑物”在新型城市環境中的范疇,將居民區樓道、共享交通工具、公共電表箱等納入管理范圍,為基層執法提供確切依據。其次,需建立“市容部門牽頭+多部門協同”的治理機制,明確市場監管、公安、通信管理等部門的職責,對涉及詐騙、涉黃涉賭的違法廣告,由公安部門依法嚴厲打擊,提高違法成本,實現“發現—取證—溯源—處罰”的全鏈條閉環。
江西湖口縣讀者鄭文建議,對于與市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如搬家、修理等小廣告,可以整合起來貼在社區信息發布欄,對發布合法經營信息的小廣告進行有效管理,避免其任意張貼。一方面對非法小廣告重拳“亮劍”,另一方面積極為合法小廣告留出生存空間。雙管齊下,城市居民就能真正告別“牛皮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