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18日訊(記者 田志強)清晨五點的深圳,羅湖區興湖路的路燈尚未熄滅,東門市場已傳來冷鏈車的轟鳴聲。潮汕商戶蔡創亮與工人熟練地打開車廂,剛在汕頭屠宰場宰殺完的澄海獅頭鵝還帶著清晨的微涼。“2003年剛來東門市場的時候,我就一個1.2米的小攤位,連個像樣的冷藏柜都沒有,現在不僅在汕頭有了自己的養殖場,還跟深圳一百多家酒樓保持了穩定的合作關系?!辈虅摿琳f。

東門市場
如今,蔡創亮通過在東門市場的生意,早已在深圳實現安居樂業。東門市場延續了幾十年的煙火氣,讓作為市場商戶的蔡創亮坐上了深圳飛速發展的時代快車。
在東門市場,記者走訪發現,經營十幾年、二十幾年的商戶比比皆是,不少店鋪還傳承到了二代甚至三代??恳粋€檔口實現“安家深圳”的故事,在市場里不斷上演?!鞍灿挚怠币吧T店經營者黃錦如,從早期兼職開店到2020年全職入駐,如今已與20多家高端酒店達成穩定供貨;00后黃文煥接過父親的牛肉檔后,優化服務與品質,新客戶持續增長。2006年從普寧來深打工的鄭錦順,更是在市場的幫扶下完成創業蛻變。據鄭錦順介紹,其2016年在東門市場自主創業時,管理處不僅為他協調優質檔口,還申請租金優惠,在他生意低谷時減免租金,幫忙對接客戶資源。如今,鄭錦順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凍品門店,也在深圳真正扎下了根。
一流市場的經營之道
商戶們的“不離不棄”,背后是東門市場管理團隊數十年如一日的“硬核管理”與“溫情服務”。這種雙重保障,既守住了市場的口碑,也溫暖了商戶的心。

東門市場總經理俞正興(右)與商戶交談
在走訪中,眾多商戶口中的“秤準”,是市場規范經營的縮影。在東門市場,不僅每個檔位前都擺放著“東門市場統一管理”的電子秤,在市場的不同出入口,更是放置了讓客戶自主稱重的“公平秤”。“為了確保市場中所有交易足稱足量,我們調研了大量的電子秤生產廠家,定制了750臺電子秤回來。”羅湖區人大代表、東門市場總經理俞正興說。商戶無法對這些電子秤進行私自設置,拆開螺絲就報警,從源頭杜絕了缺斤短兩的情況出現。
比“秤準”更讓市民安心的,是嚴格的食品安全管控。東門市場設置了專門的食品安全檢測室,工作人員每天都對市場中所售賣產品進行嚴格抽檢,涵蓋蔬菜、肉類、海鮮等幾十個品類,檢測結果同步公開,不合格食材直接下架銷毀。市場還主動與深圳市市場監管部門合作,每季度開展全面排查,確保食材溯源可查?!安还苁亲鳛閰^人大代表,還是作為市場負責人,守好市民菜籃子都是我的責任?!庇嵴d說。
嚴格管理的同時,市場的“人情味”更讓商戶動容。在采訪中,黃錦如對市場的硬件設施贊不絕口:“野生菌對環境氣溫的要求比較高,東門市場在未漲租金的情況下,主動升級硬件,在市場中配備了中央空調和空氣凈化系統,溫度穩定在26℃左右,讓商品保鮮時間得以有效延長。”
鄭錦順至今仍記得凌晨跳閘的暖心經歷:“當時三點多卸貨,電突然停了,我試著打管理處電話,沒想到俞經理親自幫忙安排,十分鐘就把電修好?!?/p>
目前,東門市場配備六臺升降機,三條貨用電梯(其中一條觀光梯),兩條客用電梯,各個樓層都有六條消防疏散通道,還配有外貿集團大廈地下停車場(負三樓至負一樓共三層),以及華潤待建地地面專用停車場,為市場商戶及采購商提供了交通便利。此外,多年來,東門市場始終堅持根據實際情況,對位置偏和生意淡季的檔口給予一定的租金優惠,每年組織食品安全、電商運營等技能培訓?!吧虘舭盐覀儺敿胰耍瑢崒嵲谠诘膸头雠c支持,肯定要給到他們?!睎|門市場相關負責人說。
從舊墟到城市文化名片
商戶的安居樂業與市場的蓬勃生機,離不開東門深厚的歷史積淀。追溯東門市場的歷史,更能感受到它的厚重。

東門市場舊照
在深圳,流傳著一句老話:沒到東門老街,就不算來過深圳。作為羅湖最具代表意義的地方品牌之一,東門市場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代中期的深圳墟集市,在時間維度上跨越了六個世紀,是深圳商業發展的活化石,早已深深融入羅湖乃至周邊轄區居民的生活中。
隨著時間的推移,東門市場逐漸發展壯大,成為深圳最早的商業中心之一。1985年,“東門市場”這一名字正式啟用,憑借口岸優勢和交通便利,迅速成長為華南地區重要農批市場,并一度躋身“全國十大農貿市場”,為深圳的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因市場中的農產品品類齊全,這里不僅是大量酒樓、餐館和食堂的食材采購天堂,也是周邊居民購置餐桌食材的好去處。很多老客戶在相處中都跟東門市場的管理方成了朋友。
從地攤集市到現代化農貿市場,東門市場的變遷,是深圳從邊陲小鎮到國際化都市的生動注腳。
“我父親以前在老東門做生意,那時候全是地攤,下雨天積水,但人擠人,中山、佛山的采購商能排到羅湖公園?!痹谑袌龉ぷ?0年的陳叔感慨表示。讓他感動的是,2019年,東門市場換新址,很多老商戶自愿幫忙搬遷?!熬拖癜嶙约杭乙粯??!标愂逭f。
近年來,為了緊跟時代發展步伐,東門市場也不斷探索市場發展的新路徑。比如,將市場一樓打造“深圳記憶”的文化墻,展示歷史照片與老物件,喚醒城市商業記憶;引入直播帶貨、網紅美食等新業態,邀請年輕商戶直播引流,吸引Z世代打卡;優化“基地直供-智慧市場-云端配送”鏈條,與云南、廣西農產品基地合作,降低商戶進貨成本……這些創新的舉措滿足了新老客戶不同的“尋味”需求。根據計劃,未來的東門市場將不僅是深圳人的“菜籃子”,更要成為深圳的文化名片,讓老牌市場既有歷史溫度,又有時代活力。在經營團隊的努力下,東門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今天的東門市場,不僅是深港兩地眾多消費者的“菜籃子”和“米袋子”,更是深圳助力鄉村振興的積極參與者。在深圳市創新推出“圳品”這一城市品牌后,俞正興主動對接,不僅成為深圳市首批“圳品官”,更為深圳定點幫扶地區的“圳品”進入東門市場暢通渠道,讓越來越多深圳定點幫扶地區的優質農產品得以通過東門市場進入老百姓的餐桌,實現以消費帶動當地產業發展。為了更好守護深港兩地居民舌尖上的安全,東門市場也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做好食品安全工作,持續筑牢食品安全底線,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舒心。

相關領導參觀調研東門市場
在走訪中,隨著夜幕降臨,不少商戶在送走一波波的客戶消費者后,開始整理著當天賬目,“勞有所獲”成為這方小世界里最生動的寫照。中央空調送來的涼風里,潮汕鹵香、菌菇鮮味與偶爾傳來的歡聲笑語交織,勾勒出最鮮活的市井煙火。
這座歷經六百年風雨的老市場,從未在時代浪潮中褪色。它以規范管理筑牢根基,以溫情服務凝聚人心,在守護市民“舌尖安全”的同時,不僅孕育著一代又一代創業者的夢想,也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煥發新的活力,讓無數人在這里找到家的感覺。(本文圖片由東門市場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