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18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周倩)“80后”已悄然進入老花眼的行列,其中不少人還同時患有近視、散光等多種眼部問題。有人認為,近視是看近清楚、看遠模糊,而老花則相反,并由此推斷近視和老花能夠相互“抵消”。然而,眼科專家指出,近視屬于屈光問題,老花則是調節能力衰退,二者病理機制不同,無法“抵消”。當近視與老花同時出現,患者可能面臨“遠近都看不清”的困境,專家建議應及時就醫驗光配鏡,并排查其他眼部疾病。
近視無法抵消老花
41歲的王先生有近三十年近視史,初次出現視物模糊時,只以為是工作疲勞、用眼過度所致。然而半年過去,他看近處物體依然模糊,連看手機都需拿遠一些,這才警覺:“我不會是老花了吧?不是說近視能抵消老花嗎?”最終,他在深圳市眼科醫院老花門診被確診為老花。
深圳市眼科醫院近疲勞(老花)門診主任醫師崔冬梅解釋,近視與老花并非相互排斥的關系,近視并不能阻止老花的出現。她提醒,原本近視者若突然感覺近視度數變淺,或不戴眼鏡看近處反而更清晰,就需警惕是否出現老花。
崔冬梅解釋,近視是眼睛屈光狀態的改變,而老花則是晶狀體硬度增加、彈性減弱導致的調節能力下降。她形象地比喻道:“這如同眼睛內部的‘零件’老化,是隨年齡增長必然發生的現象,因此兩者無法‘對消’。”她建議:“近視患者出現老花后,很可能需要準備兩副眼鏡,因為此時患者可能陷入‘過近看不清,過遠也看不清,只能看清中間距離’的尷尬。”
那么,為何會有“抵消”的錯覺?崔冬梅醫師解釋道,當近視與老花度數相當時,看近處可不戴眼鏡,僅在看遠處時佩戴近視鏡,但這種情況通常只是暫時的,任何一方度數的變化都可能打破這種平衡。若近視度數小于老花,則看近需戴老花鏡,看遠需戴近視鏡;若近視度數大于老花,看近處需佩戴度數稍低的近視鏡,看遠處則仍需原來的近視鏡。
除了準備兩副眼鏡,患者也可選擇佩戴雙光鏡片或漸進多焦點鏡片。對于不愿戴鏡的人群,還可考慮角膜激光手術或多焦點人工晶體植入術等矯正方式。
老花是中年必經之路
每個人都會得老花嗎?深圳市人民醫院眼科主任、主任醫師楊明明表示,老花眼是中年后不可避免的生理現象。據統計,老花眼通常在38歲左右出現,發病高峰在42至44歲之間。其出現時間及程度與眼睛的屈光狀態、閱讀習慣、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
那么,出現老花眼該怎么辦呢?崔冬梅表示,目前矯正老花眼的最佳方法是佩戴合適的眼鏡,并可遵醫囑使用緩解視疲勞的眼藥水。楊明明也補充道,如果同時患有老花、高度近視及白內障,可通過屈光性白內障手術一體化解決,例如選擇全視覺三焦點人工晶狀體等,以恢復全程清晰視力。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人認為老花是自然規律,往往不經驗光便自行購買成品老花鏡。崔冬梅強調,每個人的老花度數、瞳距存在差異,佩戴不合適的眼鏡易導致視覺疲勞,引發頭痛、惡心等不適。她強烈建議患者前往正規醫院,由眼科醫生進行檢查,準確驗光,并排除其他眼疾。
此外,一般建議每3至5年復查驗光一次。若出現戴鏡不適或鏡片破損等情況,應及時復查更換。定期檢查也有助于及早篩查出白內障、眼底病等其他眼部病變。
此外,許多家庭存在夫妻共用一副老花鏡的情況。然而,每人眼部情況各異,長期佩戴度數不合適的眼鏡會加劇視力問題,加速老花度數上升。因此,一旦出現老花癥狀,務必遵循科學方法驗光配鏡,以免延誤其他眼病的診斷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