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18日訊(記者 邱婕 通訊員 李陽 何云惠)11月15日,第七屆中國教育創新成果公益博覽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開幕。深圳市羅湖區教育系統攜教育教學創新與數字化轉型領域的系列成果參展,其以貫通育人為核心的新質教育生態實踐,在展會期間引發廣泛關注與好評。

作為本次教博會的重要亮點之一,羅湖區教育局局長高延勇在第四屆教育局長論壇上,發表了題為《貫通育人:羅湖系統重塑新質區域教育生態的探索與實踐》的專題分享。該分享介紹了羅湖以貫通育人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實踐。該案例已入選2025年地方教育改革創新成果百佳案例。

本次教博會上,羅湖教育設立獨立區域展廳,集中展示10個中小學及幼兒園的科創成果。其中,區教育局《新質教室:一間教室的革命》、區教科院《深圳市羅湖區“教學評一體化智能體”》、翠園中學《“學院化貫通·項目式驅動”雙引擎背景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生態鏈構建與實踐》3項成果斬獲全國中小學科學教育優秀案例創新成果獎(全國共37項);2項AI賦能科學教育改革成果入選全國路演項目(全國共17項),這些成果體現了羅湖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與未來教育模式上的探索。
高延勇在專題報告中從時代背景、改革思路、探索實踐及評價標準四個方面,介紹了羅湖新質區域教育生態的建設過程。他談到,面對優質均衡發展、素質教育落實、數智時代適應及教育全球化等挑戰,羅湖教育推動“四個轉變”進行應對。從2023年提出“14104”高質量發展思路,到2025年區委印發教育綜合改革方案并推出36條具體舉措,逐步建立起以貫通培養為核心的區域教育生態。這一生態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涉及制度保障、人才培養、技術賦能、資源整合和質量導向五個方面,旨在承接國家戰略、引領智慧教育、服務區域發展、促進灣區協同,使教育更好地適應國家需要與智能時代要求。
在貫通育人方面,羅湖推動學段、學科、教師能力“三個貫通”,構建幼小初高一體化培養模式。包括:通過緊密型教育集團建設貫通學段;研發278門貫通課程,成立36個全學科貫通教研工作室,以貫通學科教學;實施“五環一體”教師培養體系,推動近70名干部教師跨學段輪崗,以貫通教師能力。
同時,利用人工智能建設“羅湖教育智腦”,建成44個AI應用場景,推廣教學評一體化智能體;通過“每周半天計劃”促進開放辦學,與98所香港學校結為姊妹學校,構建協同育人體系。相關實踐取得一定成效,2024年省測數據顯示,羅湖義務教育學生五育素養優秀指標比例超過90%,學生科創作品四次獲得全國萌芽賽道金獎。
以“過程性、發展性、增值性”多維評價為導向,羅湖從體量、質量、能量三個維度衡量新質區域教育生態建設成效,全力實現每個集團、每所學校、每名學生、每位老師“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發展目標。
展會期間,羅湖教育代表參與了多場論壇交流。15日下午,區教科院李艷芳老師就教學評一體化改革的羅湖實踐進行路演,該成果獲評二等獎。次日,在專題論壇作了題為《AI賦能科學教育教、學、評改革的先行探索》的發言,介紹了羅湖在該領域的實踐與思考。

此次參展既是對羅湖基礎教育改革與教研工作的系統總結,也是一次成果的集中展示。一系列優質成果獲得業界肯定,多個實踐案例得以廣泛分享,充分彰顯了羅湖在教育創新、數字化轉型和人才培養方面的持續深耕與堅實成效。業界普遍認為,這些來自教育一線的扎實實踐,將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貢獻寶貴的“羅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