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19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元春)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廣東考察時就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出系列部署,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宜游優質生活圈”。在11月18日舉行的市政協“委員議事廳”上,委員、專家聚焦“打造大灣區居民宜游集聚高地”這一主題獻出金點子,提出深圳要把文旅“跨境服務”做到港澳旅客“心坎上”,用優質服務留住港澳旅客,把文旅“流量”變“留量”,讓更優質的文旅發展賦能粵港澳居民美好生活。
“碎片化的數字體驗,和我們理想的‘一體化’的灣區生活體驗仍有距離。”美團大灣區辦總監胡盛蘭等多名委員、專家認為,當前文旅資訊和服務還有點繁雜且并沒有歸口到一個平臺,會給游客帶來不便。
“明年APEC會議將在深圳舉辦,這必然會使深圳旅游在全球各大媒體上大量曝光,引來世界各國大量游客的關注。深圳旅游資訊的精準發布應成為重中之重。”專家們提出,深圳可以以此為契機,率先建立智慧文旅平臺。胡盛蘭建議共建“灣區智慧文旅數據中樞”——不是要建一個新APP,而是要由政府牽頭,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與開放接口。委員、專家們認為,建設智慧文旅平臺最終目的是實現游客手機一點,就能查攻略、預約門票、分享游玩視頻,讓高質量逛深圳變得更便捷、無負擔。
周中旅游資源閑置、周末旅游資源供不應求,景區塞車、景點排隊,怎么辦?專家表示,在旅游產品設計和服務上,需進一步細分和引導粵港澳不同年齡層游客的需求,建議發展青少年學生的研學旅行和銀發長者的休閑旅游和短期度假市場,因為“這兩大群體在粵港澳有超過4000萬人,有龐大市場”。
在龍華區政協委員、深圳市會心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藝術總監鐘姝丹看來,一個成功的文化IP,應該像哈利·波特之于倫敦,能讓粉絲為了尋找“9公式站臺”而專程前往。但這樣具有強大市場號召力和情感黏性的IP目前還不多。為此,她建議深化IP運營,構建“全域聯動”的超級文化IP體系,“不能滿足于零敲碎打的景點開發,而應站在城市全局高度,系統性地規劃打造幾個能夠代表深圳嶺南文化根脈、并具有世界級潛力的核心IP”。具體操作上,她建議由政府牽頭,聯合社會資本,設立“粵港澳文旅IP創研基金”,專項支持跨區域、高水平的IP故事創作、形象設計、產品開發和品牌推廣,打造出能走出深圳、輻射大灣區,甚至影響世界的文化符號。
龍華區政協委員、深圳市美聯紅木藝術博物館館長張文海提出,打通深港澳旅游資源,設計“一程多站”黃金旅游線路,把碎片化的深圳文旅體驗,變成完整的“深圳記憶”。同時要把“跨境服務”做到港澳游客的“心坎上”——優化“深港文旅直通巴士”,從巴士下來直接能到景區門口,不用拎著行李轉車;推進跨境支付和交通卡互通,玩轉三地不用換卡、不用換錢;推出“深港文旅一票通”,一張票能玩遍深圳、香港的多個景點,價格更優惠,還不用多次排隊買票;重點場所都配粵語、英語服務,不管是問路還是求助,都能“無障礙溝通”。
張文海還建議,將北站商務區納入“深港旅游合作先行區”,在簽證便利、活動審批、數據共享等方面爭取政策突破。同時,要搶抓“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量身定制專屬外國游客的深圳精品線路。
市政協委員、市海外歸國留學人員協會創始人、會長楊鵬則提出,要借助明年APEC在深圳舉辦之機,引進國際知名文化文旅機構,通過這些機構舉辦更多國際文旅活動,向世界發出更加響亮的深圳文旅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