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20日訊(記者 郭嘉峰)11月18日,南山區家庭教育實踐基地(沙河街道)揭牌儀式暨第二批百人講師團啟動儀式在南山外國語學校(集團)沙河小學隆重舉行。活動中,沙河小學創新研發的“3+N”爬山虎系列探究課程也正式發布。

實體陣地落地、專業隊伍聚能、校本課程亮相……一場活動,三塊里程碑,串起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完整鏈條,標志著南山區家庭教育從“分散服務”邁向“陣地化統籌+專業化驅動”的新階段,以“無邊界教室”的創新實踐詮釋教育本質,為南山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強勁動能。
深耕社區資源,“爬山虎課程”讓教育隨處發生
“人們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我們乘著木船,蕩漾在漓江上……”沙河小學四年(1)班學生在學習《桂林山水》一課時,老師問班上有哪位同學去過桂林?同學們紛紛搖頭,這一幕深深觸動了校長張旭,他立即聯系了轄區內的錦繡中華民俗村景區,讓孩子們有機會走近“漓江”。

這次走出校園的研學,成為沙河小學開發“3+N”爬山虎系列探究課程的原點和契機。張旭表示,通過去主題公園游覽,成功打破了學校的“圍墻”,讓教育隨時隨地發生,讓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到跨學科學習的樂趣,同時該課程也成了一個抓手,真正撬動社區、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充分互補,集聚力量,為孩子賦能。


據了解,該系列課程以“讓社區成為沒有邊界的教室,讓資源成為觸手可及的教材”為核心理念,將單周半天校外實踐與雙周半天校內閱讀有機結合,構建起三大核心課程支柱與N項延伸實踐的“爬山虎課程”體系。


其中,《歡樂谷里的自然科學探索課》以景區游樂設施為“活的實驗室”,融合物理、數學等學科知識,引導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觀察-體驗-探究-創造”的完整科學實踐;《世界之窗里的國際理解課》打破學科壁壘,通過“基礎知識激趣-多元文化體驗-跨文化比較”的進階模塊,搭配家庭“一帶一路”主題研學等活動,培育學生立足本土的全球視野;《錦繡中華里的家國情懷課》則融合地理、歷史、藝術等多學科內容,設計“江山如畫-文明如歌-精神如炬”三大模塊,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追溯家族遷移史、尋訪家鄉非遺文化。該課程也成為深圳市提出“每周半天計劃”后的一次積極響應。


2026年,沙河小學即將迎來65周年校慶,這所在教育變革中不斷創新探索的學校,通過這套課程不僅實現了跨學科綜合實踐的深度突破,更構建了“校家社協作”的良性生態閉環,讓家長從教育旁觀者轉變為孩子成長的協作者,讓社區資源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教育素材,生動詮釋了“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的深刻內涵,為深圳市“每周半天計劃”提供了富有本土特色的實踐樣本。
打破教育圍墻,家校社合力共筑家庭教育高地
活動中,南山區家庭教育實踐基地(沙河街道)正式揭牌,第二批家庭教育百人講師團同步啟動,標志著區域家庭教育邁入“陣地化統籌+專業化驅動”的新階段。

南山區家庭教育實踐基地落戶沙河小學后,將整合區級優質教育資源,為家庭教育指導提供固定場所與系統支撐,推動家庭教育服務從零散化、碎片化走向規范化、體系化,成為連接學校、家庭、社區的核心支點,讓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與實踐有了堅實的落地平臺。
同步啟動的南山區第二批家庭教育百人講師團,匯聚了跨領域教育力量,將通過專業化、個性化的指導服務,為實踐課程實施與家長教育困惑解答提供有力支撐。據介紹,講師團將構建“講師年齡段橫向分類”與“教育內涵縱向分級”的年度課程體系,精準匹配不同年齡段學生家庭的教育需求,把科學的教育方法、先進的教育理念送進千家萬戶,進一步強化家校社育人合力,為區域家庭教育高質量發展注入專業動能。
“孩子的成長需要社會形成合力。”南山區教育工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成立“百人講師團”是希望用身邊的家長的故事與大家產生共鳴。希望通過“校-家-社”建設和“百人講師團”形成的合力,慢慢為傳統家庭教育社會觀念“松綁”。希望家長和南山校長們意識到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斗”,而是有街道、教育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
“第二批線下家庭教育講師團,目前由81位老師構成,提供了85節課供大家學習。”據南山區教育局公民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南山區目前已啟用在線智慧父母學院平臺。該平臺推出了包括方法課和通識課等在內的課程體系,目前新增了智慧父母板塊,共開發了480節微課,它們共同組成南山區本土化家庭教育課程超市。此外,平臺還通過推進數字化的進階管理體制,讓學校登錄以后就能看到每個班級孩子的家長學習情況。
“家庭教育不再是某個家庭的‘私事’,而是關乎國家未來、民族希望的‘國事’。”南山區教育局家庭教育促進中心將以此次揭牌為起點,把實踐基地建成“沉浸體驗+資源聚合+模式示范”的樞紐站,把百人講師團打造成網格化服務的“先鋒隊”,并與智慧父母學院數據平臺互通,形成“固定陣地+流動專家”雙輪驅動,構建有形、有神、有效的家校社協同“教聯體”,讓每個孩子“身上有汗,眼中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