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2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熊子恒)“每個城市都有它擅長的領域。但對像影石這種做智能硬件的團隊來說,如果當時不在深圳,很可能就做不成了。”今年6月,全球智能影像龍頭影石創新登陸科創板,距離這家企業成立不到10年,該公司“90后”創始人劉靖康這樣談及在深圳創業的感受。
今年以來,深圳打造全鏈條上市培育體系,以加快推動企業上市為核心,開展了一系列培育工作,支持企業通過上市融資實現高質量發展,今年已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達15家,其中科創板1家、深交所創業板3家、港交所3家、納斯達克交易所2家、新加坡交易所1家。
上市公司總數近600家
從2013年不到200平方米的留學生創業園辦公室,到2023年搬進深圳科技園核心地段的自建奧比科技大廈;從只有10來號人的初創團隊,到擁有800多名全球員工的上市企業,奧比中光扎根深圳發展壯大,三年前成功登陸資本市場,成為“3D視覺第一股”,如今最新總市值超320億元。
“成立12年,奧比中光的穩健成長離不開深圳這片創業沃土,不僅從各級部門獲得近20項科技攻關項目,同時在政府支持下成功搭建各類創新載體,還有包括福田引導基金在內的一系列資本支持也加速了公司發展。”奧比中光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得益于優良的創新與市場環境,深圳已經成為上市公司成長的沃土。截至目前,深圳境內外上市公司合計592家,其中,境內A股上市公司424家,包括深交所主板179家、創業板163家,上交所主板23家、科創板50家,北交所9家。
同時,深圳上市后備資源儲備充足。在境內方面,深圳在審企業20家、在輔導企業100家;在境外方面,根據中國證監會公示情況,深圳有47家企業正在向證監會申報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備案,其中申請在港交所上市的39家,申請在納斯達克交易所上市的8家。
“星耀鵬城”做優上市培育
助力本土企業登陸資本市場,深圳全力以赴做好“優上市”培育工作機制。
近年來,深圳全面落實“國九條”相關系列政策及綜改各項任務,與證監會建立溝通協作機制,聯合深圳證監局、深交所舉辦擬上市企業培訓、具身智能等重點產業專題培訓,支持北交所深圳基地、上交所深圳服務基地在深開展企業服務工作。
深圳加快實施“星耀鵬城”行動計劃,打造具有深圳特色的上市培育品牌工程。今年以來,市委金融辦聯合深圳證監局、境內外各證券交易所、金融機構、行業協會等各類主體開展近20場“星耀鵬城”上市系列培訓,參訓企業超700家次,調動企業上市積極性,支持企業做好上市規劃和合規建設。同時,與境外交易所加強合作,支持企業“走出去”赴海外融資。
“我們持續優化上市服務水平,降低上市制度性成本,推動信用報告代替無違規證明改革覆蓋47個部門領域,全力協調解決企業上市面臨的產權確認、個稅緩繳、經營場地穩定性、輿情管理等各類問題,為企業上市審核工作保駕護航。”市委金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
深市改革支持創新創業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持續推進,上市制度層面不斷優化,不斷提升的市場包容性讓創新型企業的IPO之路越走越順。
今年以來,創業板正式啟用第三套標準,支持優質未盈利創新企業上市。另外,快節奏的審核效率也讓企業能夠更快速登陸資本市場。當前,創業板IPO在審家數從高峰時期540家降至不足30家,充沛的審核資源支持優質企業申報。去年12月,匯川技術分拆聯合動力獲深交所受理,半年后即通過上市委審議,今年9月即完成首發上市。
作為保薦機構,面對資本市場改革機遇,深圳券商積極響應并推進項目儲備,如中信證券、國信證券、招商證券等頭部券商,根據政策導向加速挖掘潛在符合第三套標準的優質未盈利創新企業,并緊鑼密鼓地開展前期輔導與申報準備工作。
另外,并購重組是上市公司和產業企業進行資本運作、提升經營效益的重要方式,深圳企業抓住政策機遇,利用并購重組做強做大,切入資本市場尋求更多發展機會,積極整合產業資源,提升綜合競爭力,同時盤活存量資產提升公司質量,防范化解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