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21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趙新明 通訊員 楊冰潔)不久前在京舉辦的2025中國國際珠寶展上,前來深圳珠寶設計師展位處咨詢的行業人士絡繹不絕,除了關于作品的交流之外,一場有關深圳羅湖首創珠寶首飾職稱單列評審的討論也悄然展開。“大家都在談論深圳珠寶首飾工藝專業職稱評審改革,很多外地同行都很羨慕,紛紛向我打聽職稱申報的流程和細節……”獨立珠寶設計師連若辰說道。
用好職稱“指揮棒”,立起人才“風向標”。今年8月18日,包括連若辰在內的首批深圳市珠寶首飾工藝專業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完成公示,并將于近期正式獲得珠寶首飾工藝專業的職稱證書。羅湖區這項“特色產業+”職稱改革,通過成立全省首個區域特色產業+市屬職稱評審委員會,創新實施珠寶首飾工藝專業單列評審,引發了從人才價值認證、驅動企業創新能級提升、重塑行業競爭格局的鏈式反應,成為深圳以人才評價改革創新精準賦能黃金珠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切實推動產業進入 “以人才價值驅動產業價值”的新發展階段。
破立并舉 打造“特色產業+”專技人才評價體系
黃金珠寶產業是深圳市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是“20+8”產業集群中現代時尚產業集群的關鍵構成。數據顯示,深圳黃金珠寶首飾從業人員逾40萬,但是具有較高設計水平和原創力的優質珠寶首飾工藝人才卻存在明顯不足。
“過去申報科研項目,最頭痛的就是‘專業技術資格’這一欄。像我們搞材料研發和技術應用的,成果很多,但就是缺少一個官方的‘專業身份證明’。”作為深圳市金弘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研發總監,41歲的周鵬多年深耕貴金屬材料與工藝研發領域,是一名手握多項專利、參與制定多項行業標準的材料學專家,但因其專業特性與現行職稱評價體系難適配,長期處于“有實無名”的境地。
周鵬的境遇,道出了不少水貝珠寶從業者的尷尬。一直以來,珠寶首飾工藝專業人員只能參加工藝美術大類的職稱評審,專業性、評審標準無法充分體現珠寶首飾工藝專業特色,導致人才參與意愿不高,人才評價“指揮棒”發揮作用有限,人才引領產業創新發展的動能也顯不足。
2023年,在上級人力資源保障部門指導下,羅湖區聚焦黃金珠寶產才融合發展需求,圍繞“20+8”時尚產業集群特色優勢,開展“特色產業+”職稱改革,并于2024年12月成立全省首個區域特色產業+市屬職稱評審委員會——深圳市珠寶首飾工藝專業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以下簡稱“評委會”),將珠寶首飾工藝專業從現行工藝美術大類職稱評審中獨立出來,并在人才評價機制、模式等方面實現多項全省首創。
如創新“職稱管理部門+行業龍頭”的評審組織模式,羅湖區人力資源局組建評委會,并審慎遴選珠寶國檢集團全資子公司國檢教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為評委會辦公室的承接單位,實現社會化評價與政府監管的有機結合;在全國范圍內廣泛搜索挖掘珠寶首飾專業領域的資深專家,組建起了由50余名行業頂級專家構成的評委會專家庫,確保評委會的專業性和權威性;在省工藝美術系列職稱評審標準的基礎上,結合珠寶首飾行業特色和人才特點建立量化評分指標,突出業績成果權重,同步納入數字化融合與跨界創新能力等考量因素等。
羅湖區人力資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評審工作建立的評價指標,包含30多個評價要素,更加突出創新能力、時代導向和產業需求導向。“申報人須在專業理論、技術技能和運用能力三個方面有所突破和建樹。此外,不同領域(設計、制作和研究)評價的側重點和要求也有所不同,從而避免對不同人才評價的‘一刀切’”。
改革牽引 人才價值標尺鍛造驅動產業內涵式發展
精準的“標尺”,不僅是人才評價的“指揮棒”,更能成為貫通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的“連接器”。
今年1月,首屆珠寶首飾工藝專業職稱評審工作正式啟動,吸引了包括周大福、潮宏基、翠綠、星光達、百泰等黃金珠寶行業頭部企業在內近200位從業人員報名參評,在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內引發熱烈反響,獲得主流媒體、權威期刊關注。
2025年8月9日至10日,評委會在深圳國檢珠寶大廈完成首次評審工作,一批扎根產業實際、原創性強、具備前瞻性眼光的珠寶首飾專業技術人才脫穎而出,其中,大部分是各大珠寶公司從事珠寶首飾設計制作的從業者,30至39年齡段的占到49%。
從“手藝人”變為專業技術人才,這種語境和身份上的轉變,帶來的是極強的職業自豪感和榮譽感。“這不是單純的薪酬待遇問題,而是一種精神激勵和身份認同,讓從業者能真切感受到‘技可攀薪,創有所享’。”周鵬取得“珠寶首飾工藝”職稱后,其所在公司便開始將職稱標準融入內部人才評價培養體系,“這項改革讓技術人才看到了從工藝員到高級專家的職業成長路徑,更能感受到職稱評審與標準化工作所形成的合力。”
珠寶首飾職稱改革,在行業內激起了層層漣漪,更成為了創新的“催化劑”。
“這項改革恰逢其時,我們要進一步練好‘內功’,通過建立產業需要、活力創新、梯次接續的人才隊伍,提升附加值,增強品牌核心競爭力。”詩普琳珠寶等企業人士表示。
對于像連若辰那樣的設計師而言,標準的激勵引導作用已經顯現。“AI無疑將成為有力助手,幫助提升設計效率與精度,基于跨界創新能力評價,我正在抓緊探索陶瓷、漆器、纖維藝術等不同材料與設計的跨界融合,進一步拓展作品的表現維度。”
“職稱評審建立的是長遠的人才激勵機制,構建可持續的人才競爭優勢和創新生態,最終受益的是整個珠寶行業和企業。”在評委會辦公室負責人、珠寶國檢集團培訓中心戰略顧問張珠福博士看來,人才鏈與創新鏈的同頻共振,為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將有力推動向價值鏈中高端邁進,鞏固并提升深圳在全球黃金珠寶產業的地位。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羅湖區珠寶行業新引進設計人才在引進總人數中占比增幅達35.8%。根據新近出臺的《羅湖區珠寶首飾工藝專業技術人才獎勵項目申請指引》,取得珠寶首飾工藝專業職稱的人才,最高可給予20萬元的人才獎勵并配發“羅湖優才卡”,進一步提高對高層次創新型珠寶首飾專業技術人才“引育留用”力度,以實現人才創新與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