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騎行愛好者在綠道騎行。 深圳晚報記者 嚴文婷 攝
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21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鄭志鵬)11月的嶺南大地,十五運盛會盛大、熱烈。今晚,閉幕式將在深圳前海歡樂劇場舉行。
作為十五運主要承辦城市之一,深圳以“速度”與“創新”為筆,鋪展一幅體育與城市共融的生動圖景——從場館建設的科技賦能,到城市空間的精細織補;從志愿服務的溫暖底色,到全民健身的熱潮涌動。這座城市以一場高水準、有溫度、見深度的“深圳表達”,綻放精彩,也收獲贊譽。
科技賦能
創新基因融入賽事血脈
十五運閉幕式不僅是一場體育精神的凝聚,更是一次科技創新的集中呈現。
“液態畫布”裸眼3D、智能穿戴、5G云控無人駕駛……在“科技全運”專題發布會上,深圳賽區執委會透露,閉幕式將匯聚多項前沿技術,并首次采用“高可靠市電+構網型儲能+車網互動”綜合供電模式,實現電力系統的智慧升級與瞬時響應。
為迎接十五運,深圳將創新基因融入賽事血脈,積極推進“科技辦賽”。圍繞競賽組織、場館運行、火炬傳遞、閉幕式展演等關鍵場景,深圳集成開發賽事指揮系統,依托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實現賽事全流程的精準調度與高效管理——
深圳市體育中心體育場構建了一張由4207個信號天線和1767個無線AP設備組成的全域“感知網”,借助5G技術,可在0.05秒內完成足球軌跡計算與邊界比對;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火炬手“夸父”通過5G-A遠程遙控實現無伴隨傳遞;深港跨境馬拉松創新采用“人臉識別+手環定位+計時計分”三重核驗,實現“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的無感通關。
煥新歸來的寶安體育館,全面推動服務數字化。世界拳擊聯合會秘書長Michael感嘆:“我驚訝地發現這個場館已有23年歷史。它是一個一流的場館。”
城市煥新
方寸之間精繡顏值
在深圳,“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不是口號,而是一次城市的系統煥新。深圳將整座城市視作最大的競賽場,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更新,梳理脈絡,扮靚容顏——
圍繞全市25個場館、24家接待酒店和“三站一場”(深圳北站、福田站、深圳站、寶安國際機場),深圳對周邊的188條道路進行全面升級,同時對287條涉賽道路加強巡查養護,完善功能、提升體驗,讓賽事人員與市民出行更便捷、更舒心。
深圳同步實施道路綠化品質提升行動,聚焦歡樂港灣、市體育館周邊及深南大道、北環大道等核心區域,增植開花喬木,打造簕杜鵑主題花境。通過科學養護,促進植株健壯生長、花期盛放,確保十五運期間滿城芳菲。
更靈動的城市印記,藏在細節中——南山后海大橋、福田農林南天橋、羅湖老街地鐵站、龍崗紅立方天橋等18個城市打卡點串聯成鏈;30個地鐵熱門站點布設十五運主題打卡裝置;印有會徽的道旗迎風招展,整座城市化作一座開放、溫暖、可閱讀的“沒有圍墻的賽場”。
全民全運
人人共享美好生活
在深圳,十五運不僅是競技的賽事,更是全民參與的節日。從社區球場到公園綠地,從校園操場到商業街區,全民健身熱潮以前所未有之勢席卷這座青春之城。
深圳以十五運為契機,加快構建覆蓋全域、全齡、全時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各類體育設施4.6萬個,常年參加體育鍛煉市民超800萬,“10分鐘健身圈”從藍圖逐步實現。
全市90%以上的體育場館已接入“i深圳”一鍵預約平臺系統,市民可通過手機實現“一鍵訂場”。在龍華文體中心,市民張先生用消費券預訂羽毛球場地,僅花費12元便與好友酣戰兩小時:“現在這里是我們的日常鍛煉場!”
服務提質
細節之處見溫情
賽事的高度,離不開服務的溫度。深圳將服務保障延伸至“食住行游購娛”全鏈條,讓每一位參與者感受這座城市的誠意與溫暖。
交通出行是賽事服務的“第一道關卡”。深圳機場優化網約車乘車點,以“藍、綠、橙”三色分區引導,旅客與司機憑顏色和編號快速對接;5000余輛“小黃帽”出租車搭載多語言AI翻譯器,提供140余種語言實時翻譯。
住宿餐飲服務彰顯“深圳標準”。服務于“三棋一牌”的銀湖會議中心,以細致入微的溫情服務,讓“賓至如歸”成為參賽者的共同感受。酒店特別設置“靜音樓層”,提供個性化叫醒與免打擾服務,保障選手備戰狀態。香港棋手馮家俊評價:“‘運動員友好’的住宿體驗。這里環境寧靜舒心,是下棋的好地方。”
志愿之光
“小海豚”躍動全運舞臺
十五運深圳賽區,“小海豚”志愿者隊伍以躍動的藍色身影,成為這場體育盛宴中最溫暖的風景。
深圳建立了“館校對接”工作機制,在14所高校成立志愿服務組織機構,招募1.2萬名賽會志愿者精準匹配6個閉幕式等市級專項和23個單項競委會;順利完成超過15萬人次的志愿者通用培訓,建立助殘志愿服務培訓課程體系。
藝術體操賽場,志愿者吳妍兒化身“溫柔護欄”幫寶媽照看孩子;在龍崗游泳館,“小海豚”們跳起活力舞蹈為運動員加油;在寶安體育中心,志愿者為市民尋回失物,失主特地到省執委會官微留言:“謝謝你們,讓我看到深圳的溫暖!”
細致入微的服務背后,是深圳對志愿精神的深刻理解與創新實踐。志愿精神與城市文明相互滋養,共同塑造著一座現代國際化城市的軟實力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