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21日訊(記者 葉梅)“在過去,去一次現場要帶一大堆終端,以應對現場不同設備的接入。現在,只需一部手機和一箱基礎工具就行。”來自廣州南沙示范區運維工作人員的分享。這一變化源于電鴻物聯操作系統(以下簡稱“電鴻”) 在多個業務場景中持續應用落地,讓一套系統覆蓋不同類型、不同品牌的電力設備,實現海量終端數據互聯互通。

從開源共建走來,構建技術創新與生態拓展雙輪驅動
電鴻是基于開源鴻蒙與開源歐拉兩大開源項目開發,是我國首個電力物聯操作系統。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電網”)踐行國家開源戰略,主導聯合潤和軟件、粵港澳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廣州頤能等合作伙伴,圍繞內核底座、安全機制和工具鏈持續開展研發。
2023年,電鴻發布首個版本,隨后經歷多輪版本演進,初步構建起統一電力物聯數字底座,并在多個示范區完成場景驗證。2025年8月,電鴻3.0前瞻版正式發布,在混合部署、實時內核、小微內核等核心能力上取得關鍵突破,支持智能電表、物聯開關、傳感器等輕量終端高效運行,同時顯著提升充電樁、儲能等復合型終端的資源調度與系統適配能力。在系統安全方面,電鴻系統內核已通過中國網絡安全審查技術與認證中心(CCRC)頒發的EAL5+安全等級認證,成為國內首個由企業自主研發并獲得最高安全級別認證的物聯操作系統內核。
南方電網加入開源鴻蒙項目群后,持續進行開源鴻蒙兼容性測評,并與自身的準入認證體系互通。“電鴻”通過開放的生態模式打破了傳統由單一廠商主導的應用建設模式,降低了研發門檻,激發了更多生態參與方的創新熱情。通過開源體系建設的不斷推進,電鴻生態取得了顯著成果,現已鏈接超500家產業生態伙伴和數千款電力終端,已適配電力行業100余款主流芯片、40余款的主流模組、百余款APP,超過3000款終端正在開展適配工作。2025年7月,由南方電網牽頭、協同眾多合作生態伙伴共同成立的開放原子電鴻開源社區正式啟動,標志著電鴻已升級為能源行業的電鴻、產業生態的電鴻。
多場景示范落地,形成可復制的行業樣板
電鴻相關能力目前已在廣州南沙綜合示范區實現集中應用,目前已完成9大業務場景建設與82類設備電鴻化改造,實現從輸電、變電到配電、用電、調度全鏈條的系統接入與統一納管。依托電鴻的即插即用、遠程OTA升級和端端互聯等能力,顯著提升了系統上線速度和整體運維效率。

以廣州南沙區天珀雅苑小區項目為例,廣州南沙供電局對560個用戶智能電表和155戶電鴻智能網關進行升級改造,實現了臺區拓撲關系自動識別、集抄關系自動建檔等能力。同時,電力工作人員通過“掃碼易聯”,原本需超過10小時完成的調試驗收工作壓縮至不足1小時,僅需幾步就可綁定十多個終端設備,還可實時查看傳感監測數據。
在全面支撐居民側終端智能化應用與管理的同時,電鴻也在公共充電場站的落地中展現出聯動高效的能力。油車占用充電車位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也容易引發車主之間的矛盾。為此,廣州供電局通過電鴻化控制模塊融入智能算法,實現了充電樁、地鎖與攝像頭多終端聯動,當電車進入充電站時,通過視頻AI識別及控制系統協助,可觸發地鎖自動解鎖,實現全自動停靠車位。

此外,南沙環市西路超充站還具備超充與遠程管理能力,支持600千瓦快速充電,可實現十多分鐘完成80%補能;同時,手機可實時查看充電進度,充滿后自動提醒并手機支付,提升整體體驗效率。站內還配備光伏與儲能設備,通過電鴻系統控制,優先使用光伏發的電,不僅環保,并且在充電高峰期也很少出現限流的情況。
電鴻是開源鴻蒙在能源行業的一次深入實踐,也是一種探索模型。通過開源鴻蒙項目,與生態伙伴的聯合研發與多區域示范落地,電鴻驗證了行業操作系統自研、自控、可持續演進的可能性。開源鴻蒙也正在更多專業領域延伸出不同形態的落地場景,融入企業系統、行業平臺與終端設備之中,并成為千行萬業的數字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