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22日訊(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林煒航)11月21日,十五運會組委會在深圳市民中心總結本屆賽事相關情況。十五運會組委會副主任、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佟立新表示,通過舉辦十五運會,彰顯了“一國兩制”制度優勢,推動了大灣區協同發展,探索出“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新機制,促進了人員、物資、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動,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積累有益經驗。十五運會組委會認真貫徹落實綠色共享、開放廉潔辦賽理念,實現了簡約安全精彩的辦賽要求。全體運動員奮勇爭先、勇創佳績,全體工作人員精益求精、全情投入,十五運會精彩圓滿,令人難忘。十五運會將載入我國體育事業和粵港澳三地發展的光輝史冊,留下彌足珍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十五運會創造8項世界紀錄
全運會是國家奧運戰略的重要一環。十五運會開賽以來,各代表團公平競爭,各項目精彩度提升,一批優異成績集中涌現、一批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本屆全運會在田徑、游泳、射擊、舉重、場地自行車、攀巖等有紀錄的項目中,創造8項世界紀錄、5項世界青年紀錄、13項亞洲紀錄、10項亞洲青年紀錄、14項全國紀錄、7項全國青年紀錄,另有12個小項奪冠成績超過巴黎奧運會冠軍水平,全面展示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成就。
本屆全運會37個代表團中有31個代表團獲得金牌,35個代表團獲得獎牌。山東、廣東、浙江、江蘇、福建、上海等東部沿海地區,在十五運會上充分展示了參賽項目全、參賽人數多、人才厚度深的綜合實力。湖北、河南、四川、河北、北京等省份在各自優勢項目上取得了較好成績。其他地區結合自身實際,集中資源力量發展特色項目、重點項目,并不斷取得新突破。
廣東競技體育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金牌總數穩定保持在第一集團前列。香港代表團表現亮眼,首次獲得游泳、帆船、擊劍、橄欖球等項目的全運會金牌,金牌總數實現較大幅度增長。澳門代表團亦有突破,本次派出最大規模的代表團,多數項目首次參加全運會,在乒乓球、鐵人三項、女子排球等項目上有亮點表現。
本屆全運會老將新人均有優異表現,展現我國競技體育的薪火相傳、持續攀升的良好局面。樊振東、陳芋汐、侯志慧等一批巴黎奧運會冠軍,在全運會上挑戰自我、超越極限;以王子菲、于子迪、孫思蓓為代表的一批“05后”“10后”小將,上演了青春風暴。
十五運會檢驗了各省區市長期科學刻苦訓練,不斷改革創新訓練理念和方法手段,強化科技助力和復合型訓練團隊建設的成效。從全運看奧運,十五運會達到了檢驗水平、發現人才、鍛煉隊伍、奧運練兵的目的,為奧運會備戰打下堅實基礎。
十五運會比賽風清氣正,中華體育精神在十五運會賽場得到大力弘揚。各項目競賽委員會工作嚴謹,技術官員執行規程規則嚴格。截至11月20日,本屆全運會已實施興奮劑檢查2858人次,未發現興奮劑違規情況。
提升群眾參與感獲得感幸福感
十五運會群眾賽事活動參與面廣,帶動全民健身蓬勃開展。本屆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共設23個大項目、166個小項目,共有1.1萬名民間高手參加全運會群眾賽事活動決賽,覆蓋學生、工人、農牧民、教師等各類群體,年齡最大81歲、最小8歲。他們在全運會舞臺展現風采、切磋技藝,提升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有力帶動了全民健身蓬勃開展。
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觀賽熱情高漲,跳水、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橄欖球等項目一票難求。現場觀看田徑比賽的人數最高時達到4.5萬人。媒體不間斷傳播全運會賽事,有關十五運會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榜,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話題,激勵更多人熱愛體育、投身體育鍛煉。
新建場館賽后發揮全民健身功能
簡約安全辦賽,競賽組織平穩有序,堅持厲行節約,嚴格控制辦賽成本。體育總局和粵港澳三地兼顧賽事需求和賽后利用,90%的場館沿用現有設施,新建場館賽后將全面發揮全民健身、賽事承辦、文藝展覽等多種功能。按照能租不買、能借不租等原則配置競賽器材,有效節約了采購支出;采取了一天三地四城的形式開展火炬傳遞。
開閉幕式在保證效果的同時,大幅壓縮文體展演時間和演職人員數量,守牢安全底線,確保安全可控。體育總局和粵港澳組委會全面排查競賽組織環節的安全隱患,各參賽單位嚴格遵守組委會規定,加強跨賽區流動的交通安全保障。組委會建立氣象及海況專班,精準預報,為比賽順利進行提供了重要保障;針對臺風及海況不理想的情況,及時調整了相關項目(海岸賽艇等)的比賽日程。
十五運會決賽期間,參賽運動員14252人,代表團工作人員8491人,技術官員6565人,注冊記者3300余人,志愿者49500人,其余直接參與賽會服務保障人員達數萬人。整個賽會籌辦舉辦期間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圓滿完成安全辦賽目標。
探索內地與港澳合作辦賽新模式
發揮體育獨特功能,為大灣區融合發展和“一國兩制”行穩致遠貢獻體育力量。十五運會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協同舉辦的全運會,組委會設置并組織了橫跨灣區三地的公路自行車比賽、橫跨深港的馬拉松比賽。開創性針對人員、車輛、物資實施前置查驗閉環管理,讓運動員順利通過邊檢口岸,實現了“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做到了跨越時空、突破體制、凝聚人心。
在香港、澳門舉辦的籃球、排球、橄欖球、擊劍、鐵人三項、乒乓球等比賽項目,內地與港澳密切協作、專業統籌,保障各項賽事順暢舉辦,探索內地與港澳合作辦賽新模式。通過舉辦十五運會,彰顯了“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推動了大灣區協同發展,探索了“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的新機制,促進了人員、物資、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動,為區域一體化發展積累有益經驗。
十五運會期間,粵港澳組織聯隊參加龍舟項目比賽和舞龍舞獅項目的展演,增進了香港、澳門同胞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志愿者身穿醒目的紅馬甲,為來往游客和市民提供咨詢與指引服務,助力各地游客暢行十五運會。十五運會的成功舉辦,推動了內地與港澳的交流合作,促進了體育、文化、旅游、商業等融合發展,成為一場促進區域融合、增進人民福祉的時代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