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22日訊(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鄭志鵬)11月的嶺南,暖風里裹著運動的熱潮,十五運會如約而至。作為主要承辦城市,深圳憑著骨子里的“速度”與“創新”,把體育賽事和城市生活繪成了畫卷——場館里藏著黑科技、街道上透著煙火氣、志愿者的笑臉暖人心、老百姓的健身熱情擋不住。
科技賦能
賽場藏著“黑科技”
11月21日,深圳前海歡樂劇場迎來十五運會閉幕式,這是一場“科技秀”的集中亮相。“液態畫布”裸眼3D一開機,畫面像要從屏幕里“流”出來;智能穿戴設備實時監測狀態,5G云控的無人駕駛車忙著調度,連供電都用上了“市電+儲能+車網互動”的新玩法,電力響應快得像眨眼睛。
賽場上的科技驚喜,藏在每個細節里。深圳市體育中心體育場布了4207個信號天線和1767個無線AP,織成一張“感知網”,5G技術加持下,0.05秒就能算出足球有沒有出界;全球首個機器人火炬手“夸父”更厲害,靠5G-A遠程遙控,沒專人陪同就完成了火炬傳遞。
寶安體育館煥新后,讓世界拳擊聯合會秘書長Michael直呼:“真不敢相信它已經用了23年,完全是一流場館的水準。”場館里的光儲超充站、數字孿生技術,不僅服務賽事,還能用到城市交通和應急管理上,賽后也能接著發揮作用。
城市更美
出門就是風景線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深圳可不是說說而已。全市25個場館、24家接待酒店,還有深圳北站、寶安機場這些交通樞紐,周邊188條道路全升級了,287條涉賽道路天天有人巡查養護,不管是參賽選手還是市民,出門都順順暢暢。
深圳還串起了18個城市打卡點,南山后海大橋、羅湖老街地鐵站、龍崗紅立方天橋都在列,30個熱門地鐵站還設了十五運會主題裝置。整座城市就像一個沒有圍墻的賽場,走在路上都能感受到盛會的氛圍。
場館煥新
新館藏著“綠色密碼”
場館是賽事的臉面,深圳把新館建出了新意,把老館修出了質感。光明國際馬術中心是十五運會深圳賽區唯一新建的永久性場館,木質結構跨度國內少見,和周邊的山水連在一起,美得像一幅畫。國際馬聯主席英格瑪·德沃斯參觀后連連稱贊:“這是個非常美麗的馬術中心,未來可期,不僅能辦比賽,還能教騎馬、訓馬匹。”
這座新場館還是個“綠色標兵”,靠被動式節能、低碳建造,達到了二星級綠色建筑標準。其實深圳所有新建場館和接待酒店,都要求達到這個標準,辦賽事的同時,也為環保出份力。
老場館也不甘落后,寶安體育館就是例子,數字化升級后,服務一點不輸新館。這些場館不只是賽期的“專用場地”,賽后都會對市民開放,成為大家健身、休閑的好去處,真正實現“一場盛會,長久受益”。
全民全運
專業場館走進生活
十五運會在深圳,不只是運動員的賽場,更是老百姓的健身節日。現在深圳有4.6萬個體育設施,常年鍛煉的市民超800萬,“10分鐘健身圈”真的走進了生活里——下樓就能找著地方運動,不用跑遠路。
更方便的是,全市90%以上的體育場館都能在“i深圳”上一鍵預約。龍華文體中心里,市民張先生用消費券訂了羽毛球場地,兩小時才花12塊錢。
福田的社區籃球賽,能吸引幾百個居民圍著加油;公園的綠道上,跑步、騎行的人絡繹不絕;校園操場上,孩子們放學后就忙著打球、跳繩。退休教師劉阿姨和老伴每天都去社區公園打太極:“以前公園只有簡單的健身器材,現在加了太極推手器、漫步機,還有專門的活動場地,好多老街坊都聚在這鍛煉,聊著天、動著身子,日子過得特別充實!”
服務提質
細節里全是溫情
一場盛會辦得好不好,服務細節見真章。深圳把“食住行游購娛”的服務做到了實處,讓選手、嘉賓和游客都能感受到溫暖。
深圳機場的網約車乘車點,用藍、綠、橙三色分區,旅客和司機對著顏色、編號就能快速對接,不用在停車場里瞎轉悠;5000多輛“小黃帽”出租車里,都裝了多語言AI翻譯器,140多種語言能實時翻譯,外國選手出門打車,再也不怕溝通不暢了。
銀湖會議中心負責“三棋一牌”項目的接待,專門設了“靜音樓層”,還能提供個性化叫醒和免打擾服務,讓棋手們能安心備戰。香港棋手馮家俊說:“這里的住宿體驗特別適合運動員,環境安靜舒服,是下棋的好地方。”
貴州拳擊隊特意發來感謝信,信里說:“不管白天黑夜、刮風下雨,工作人員都守在酒店門口,笑著迎接我們,耐心解答問題、解決困難,他們是我們每天出入時最安心的風景。”
志愿之光
用青春暖了全運會
如果說場館是盛會的骨架,那志愿者就是流淌的血脈。十五運會深圳賽區的“小海豚”志愿者們,穿著藍色馬甲,成了賽場上最亮眼的風景。
深圳搞了“館校對接”,14所高校都成立了志愿服務組織,1.2萬名志愿者精準對接閉幕式和23個單項賽事,還完成了15萬人次的通用培訓,連助殘志愿服務都有專門的課程體系。
志愿者武一凡的故事很動人,四年前在西安讀高中時,他通過“全運進高中”活動認識了全運會;四年后,他特意來到深圳,以志愿者的身份參與盛會:“從校園里的見證者,到賽場上的參與者,全運陪著我長大。”
藝術體操賽場,志愿者吳妍兒凌晨四點就到崗,看到有寶媽帶著孩子來看比賽,主動幫忙照看,成了“溫柔護欄”;龍崗游泳館里,志愿者們趁著服務間隙跳活力舞蹈,給運動員加油鼓勁……
山海之間,青春作伴。十五運會的激情慢慢沉淀,深圳收獲的遠不止一場圓滿的賽事——城市能級提上去了,民生服務更貼心了,市民的幸福感也藏不住了。從辦賽到營城,從競技到民生,從硬件到軟件,這座永遠年輕的城市,用體育作筆、創新作墨,在南海之濱畫出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