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2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孟菲)當公路自行車隊在港珠澳大橋上風馳電掣,串聯起粵港澳三地風光;當馬拉松選手從深圳出發,無感跨境跑進香港街巷,十五運會以體育為紐帶,讓粵港澳大灣區聯合辦賽的創新探索落地生根。作為我國首次由三地攜手承辦的全國性體育盛會,賽事憑借機制創新、技術賦能與精準保障搭建起跨境辦賽新路徑。這不僅讓全流程運轉流暢高效,更打通了大灣區城市協同的脈絡,讓區域深度融合在賽場內外落地見效。
機制創新:
“1+4”架構筑牢協同根基
跨境辦賽,機制先行。面對粵港澳三地制度差異、流程差異等現實挑戰,十五運會組委會在國家部委指導下,創新建立“1+4”聯絡機制,為三地協同搭建起高效溝通的“中樞神經”。這一機制中,“1”是國家層面的組委會港澳工作協調部,承擔頂層統籌、資源調配的核心職能;“4”則包括聯絡會議、首席聯絡官、聯絡員、聯合工作組四大常態化聯絡渠道,形成“分層對接、全域覆蓋”的溝通網絡。
高質量、高頻次的會議聯動,是機制高效運轉的核心支撐:聯絡會議兩月一次統籌全局,首席聯絡官兩周一會破解難點,聯絡員每日溝通銜接細節,24個聯合工作組定期會商推進落實。通過這一架構,三地在跨境賽事、口岸通關、人車證件、食品安全等六大重點領域快速達成共識,構建起“同頻溝通、同心決策、同步執行”的“三地三同”辦賽模式。從賽事規則的統一銜接,到跨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從應急方案的協同制定,到保障標準的相互認可,“1+4”機制讓三地力量形成合力,為跨境賽事的順利舉辦奠定了堅實基礎。
技術加持:
“無感通關”重塑跨境體驗
如果說機制是協同的骨架,技術就是讓骨架靈活運轉的血脈。十五運會針對跨境賽事的核心問題,以技術創新實現“無感通關”,讓運動員在高速競技中無需為通關額外停留,成為跨境辦賽的一大亮點。
在全運會歷史上首個跨境公路自行車賽中,選手全程231.8公里賽道需6次通關,依托跨境無感通關系統,實現全程無需人工干預的“不踩剎車”體驗。而跨境馬拉松賽則創新采用 “前置查驗 + 生物識別 + 芯片定位 + 閉環管理” 模式,將通關環節前移至賽事起終點的 “前置查驗區”,運動員提前完成邊防檢查后,比賽中通過口岸時,系統借助手環定位、人臉識別與計時計分三重核驗,自動完成身份確認。這種“口岸就是賽道”的設計,讓通關時間壓縮至數秒,真正實現“零延時、零接觸、零等待”。
技術創新不止于通關:深圳邊檢部署邊檢一體指揮車、四足機器人等裝備保障賽事安全;三地聯合開發的實時氣象系統,為港珠澳大橋等高危賽段提供精準預警。這些技術應用不僅讓賽事更順暢,更將大灣區智慧通關的實踐推向新高度,為區域人員常態化流動積累了寶貴經驗。
精準保障:
全域聯動破解辦賽難題
跨境賽事的順利舉辦,離不開跨區域、全流程的精準保障。十五運會打破地域限制,在賽事線路設計、物資通關、應急響應等方面構建起全域聯動的保障體系,展現了大灣區協同作戰的強大能力。
據了解,公路自行車賽的路線規劃歷經一年多調研論證,修改上百個版本,最終形成以港珠澳大橋為紐帶,串聯珠海、澳門、香港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最優方案,既保障賽事的專業性,又最大程度減少對群眾日常生活的干擾。物資保障方面,香港海關為賽事相關跨境物資提供專屬清關便利,通過三地監管互認實現“一地驗放,三方互認”,確保器材、食品等物資及時到位。
在賽事運行的關鍵環節,三地實現無縫銜接:交通領域,香港西九龍站開通“賽事接駁專線”,澳門推出“觀賽巴士通票”,讓跨城觀賽更便捷;醫療領域,三地急救力量沿賽道分段部署,形成接力救援體系;安保領域,三地警方聯動巡邏,運用無人機勘察等科技手段筑牢安全防線。從賽道維護到餐飲保障,從氣象預警到應急處置,每一個細節的協同都彰顯著大灣區 “一盤棋”的辦賽理念,讓跨境賽事從“不可能”變為“高質量”。
實踐價值:
以賽為媒讓融合看得見摸得著
十五運會的跨境辦賽實踐,不僅圓滿完成了賽事任務,更創造了超越體育本身的深遠價值,為大灣區協同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在制度層面,“1+4”聯絡機制與各項協同方案,打破了三地在政務協作、資源調配、標準銜接等方面的壁壘,形成了跨區域重大活動的協作范式。在民生層面,無感通關、跨境接駁等創新舉措,讓三地民眾切實感受到融合發展的便利,進一步拉近了心理距離。在經濟層面,賽事帶動大灣區文旅消費熱潮,酒店、機票、景點搜索量大幅增長,僅十五運會特許商品便掀起消費熱潮,銷售額十分可觀。賽事實現了“辦賽為民、辦賽興城”的良性循環。
更重要的是,這場體育盛會深化了三地的文化認同與情感聯結。火炬傳遞“三地聯動、四城同傳”,讓團結與希望的火種在大灣區傳遞;三地民眾以主人翁姿態參與賽事,為運動員加油助威,在共同的盛會中強化了歸屬感。而賽事籌備與舉辦過程中積累的跨境協調、資源整合、服務保障等一系列協同經驗,不僅為本次全運會的圓滿舉行提供了關鍵支撐,更為大灣區未來合辦更多大型賽事、深化各領域合作筑牢堅實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