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23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樊怡君)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將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的重要內容,提出推動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氫能和核聚變能、腦機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動通信等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窗口,深圳加快發展“未來產業”,既是服務國家戰略的使命擔當,也是實現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
記者近日從市黨外代表人士開展的“未來產業”專題調研中獲悉,深圳將聚焦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等關鍵領域,超前布局一批重大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科技項目,力爭催生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成果。
深圳未來產業“家底”扎實
記者從調研中獲悉,從實驗室的潛心探索到產業化的落地實踐,深圳未來產業“家底”扎實——
在合成生物領域,深圳居國內第一梯隊,構建了從基礎研究到產業轉化的完整鏈條。目前,深圳已聚集近400家合成生物產業相關創新型企業,業務涵蓋技術服務、醫藥、化學品、消費品等多個產業環節,多項成果行業領先。
在智能機器人領域,整體技術實力位居國內前列。在摩根士丹利2025年發布的全球人形機器人領域上市公司百強名單中,比亞迪、騰訊、優必選、匯川技術、速騰聚創、雷賽智能、兆威機電7家深圳企業上榜。頭部人形機器人企業的核心部件國產化率超90%,產業鏈供應鏈本地化率最高達60%。
在細胞與基因領域集聚效應顯著,已吸引超200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在光載信息領域形成集群優勢,在光通信、光感知、光器件、光顯示等方面集聚企業超過500家。
在量子信息領域,承建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合肥實驗室深圳基地等高水平科研平臺,在高溫超導、量子糾錯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并將相關龍頭企業納入全市量子科技科研體系。
在腦科學與腦機工程領域,深圳已匯聚120家相關企業,微靈醫療在國內半植入式腦機接口初創企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深地深海產業處于培育增長期,集聚了一批如中集集團、招商重工(深圳)、中海油(深圳)等擁有或涉足深地深海領域核心技術的龍頭骨干企業。
前沿新材料產業覆蓋領域較廣,已集聚一批上市公司、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等重點企業。材料基因組大科學裝置已完成工程驗收備案,中國稀土釔基磁材中試示范項目、比亞迪全固態電池及整車技術產業化項目等的建設持續推進中。
營造適宜未來產業發展良好生態
記者從市科創局獲悉,深圳通過平臺搭建、技術攻關、金融活水與政策引導等多維并舉,正在為產業發展構筑堅實的四梁八柱,奠定長遠發展的深厚根基。
持續布局高能級創新平臺載體,全市各類創新載體總數突破4000家。鵬城實驗室在智能算力互聯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標志性成果,深圳醫學科學院與深圳灣實驗室建設一體化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廣東)量子科學中心邁入高質量運行階段,一批生命科學、量子科學、合成生物學、腦科學、大數據領域的基礎研究機構陸續建成,鵬城云腦Ⅲ、國家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等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技術創新平臺建設穩步推進。
聚焦未來產業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重點產業研發計劃,促進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開展“需求出發、應用導向”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量子糾錯新方案、天氣預報人工智能大模型入選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高溫超導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華為成功研發鯤鵬、昇騰處理器,創立并推出中國人自己的操作系統——歐拉、鴻蒙,構建形成基于國產軟硬件平臺的應用生態。
為支撐未來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圳構建了完善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設立100億元天使母基金、100億元市人才創新創業基金、20億元科技創新種子基金,引導長期資本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推動合成生物、腦科學與腦機工程、細胞與基因產業基金投資項目,成立空天產業引導基金,設立人工智能和具身機器人產業基金,構建覆蓋科技創新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體系。
深圳還積極營造適宜未來產業發展的良好生態。以立法、規劃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出臺《深圳經濟特區促進合成生物產業創新發展若干規定》,制訂《深圳市具身智能機器人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成立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科學聯盟,深化深莞在重大科研項目協同攻關等七大領域的合作,第二十七屆高交會更是集結5000余項前沿成果,其中超20%為全球首發首展。
催生一批具全球影響力原創成果
未來,深圳將如何搶占未來產業的新賽道?記者從市科創局獲悉,一系列布局已在路上。
核心技術是產業發展的引擎。深圳將聚焦未來信息、未來健康、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等關鍵領域,超前布局一批重大前沿引領技術和顛覆性科技項目,力爭催生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原創成果。在研發組織上,將積極探索“業主制”“項目經理人制”等新型組織方式,并強化“部省市區聯動、政企聯動、貸投補聯動”,真正實現從市場需求出發、以應用為導向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金融活水如何精準澆灌?深圳將健全科技金融的風險補償機制,加快設立一批未來產業基金,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向充滿潛力的種子期和初創企業。同時,創新監管與評價方式,建立適應未來產業投資周期特點的長周期考核機制,給予創新更多的耐心與空間。
在產業生態營造上,深圳將謀劃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一批未來產業專業園區、孵化器和概念驗證中心、中小試基地,并完善相關標準規范、檢測檢驗體系。此外,還將謀劃舉辦未來產業競技大賽,開辟未來產業新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