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2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鄒媛)立訊精密收購德國萊尼集團控制權、東方富海發行全國首單民營創投科創債……近年來,深圳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包容性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的覆蓋面和深度不斷拓展。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深圳為科技企業、中小科創企業打通融資堵點,在融資規模、市場主體活力、風險防控等多維度實現突破,資本市場累計實現股權融資超4000億元,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公司IPO數量占同期深圳IPO家數逾八成,為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資本動能。
融資規模創新高,實體“血脈”更暢通
五年來,深圳資本市場直接融資能力持續躍升,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充足“彈藥”。數據顯示,“十四五”期間深圳企業直接融資超2.8萬億元,較“十三五”增幅超50%,穩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其中,110家企業通過IPO募資超1100億元,交易所債券市場融資(含ABS)超2.4萬億元,公募REITs“首發+擴募”累計募資規模達327.26億元,項目覆蓋保障性租賃住房、能源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位居全國前列。
在融資結構上,科技創新成為核心聚焦方向。新增上市公司中約80%為科創板、創業板企業,創業板與科創板上市公司達213家,占深圳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50.2%。立訊精密收購德國萊尼集團控制權、華潤三九收購天士力28%股份等并購重組案例,以及債券市場“科技板”落地,持續拓寬中小科創企業融資渠道,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市場主體強筋骨,創新引領樹標桿
資本的精準滴灌,也推動深圳上市公司群體實現質效雙升。作為資本市場的核心載體,深圳上市公司實現規模、質量與效益“三提升”。截至“十四五”末,深圳A股上市公司達424家,較2020年末增長35.03%,總市值突破11.5萬億元,穩居全國第二。2024年,轄區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超6.8萬億元、凈利潤超4800億元,近五年累計貢獻稅費超2萬億元,以超400萬員工規模筑牢就業“穩定器”。
創新是深圳上市公司的鮮明標簽。2024年,轄區上市公司研發投入達2103億元,較2020年增長91.35%;162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研發強度高達7%,比亞迪單家研發投入超540億元,位居全國上市公司首位。電子、汽車等優勢行業市值領跑全國,彰顯“制造業當家”的堅實根基。
與此同時,行業機構實力持續壯大。2025年前三季度,深圳24家證券公司實現營收超1000億元、凈利潤超450億元,均居全國各轄區第一;深圳31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經營地口徑)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2.30萬億元,公募基金管理規模達到8.36萬億元,位列全國第二,14家期貨公司整體營收與凈利潤規模穩居全國前三;私募基金管理人超2900家,管理規模1.97萬億元,頭部機構加速集聚,為資本市場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改革開放深推進,投資者獲得感再提升
“十四五”期間,深圳資本市場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多項創新舉措落地見效。央地協同推動新“國九條”深圳方案、私募股權份額轉讓試點等改革,5家券商入選“跨境理財通”首批試點,數量全國第一;QFLP試點企業達209家,過會基金規模超587億元,深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持續深化。
在投資者保護方面,深圳資本市場推出多項創新舉措。積極推動行業機構強化與投資者利益綁定,9家基金公司發行浮動費率基金,4家券商推出“零管理費”資管產品;“十四五”期間,轄區上市公司累計分紅近9900億元,遠超同期股權融資4000億元的規模。招商銀行、中國平安等龍頭企業連續分紅超10年,598家次公司實施股份回購超458億元。此外,深圳持續完善投資者權利救濟渠道,“十四五”期間調解成功糾紛1434宗,和解金額超1.03億元。
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劃的交匯點,深圳資本市場將聚焦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產業金融中心目標,以更優服務、更實舉措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為深圳建設中國式現代化新樣本貢獻資本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