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聞網2025年11月24日訊(記者 程熙)玉米新農薈,豐收正當時。11月22日至23日,“坪遇豐收 山水種夢”坪山首屆玉米新農薈暨第二十四屆廣東種業博覽會(深圳分會場)正式迎來公眾開放日。

本次活動由坪山區“百千萬工程”指揮部辦公室主辦,深圳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坪山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和龍田街道辦共同承辦,圍繞“種、苗、花、果、枝”五大主題,將農田轉化為都市人群親近自然、感知科技、樂享消費的獨特場域,探索農文旅深度融合、縣域特色產業扶持、城鄉互促高質量發展的全新路徑。

“食”力圈粉 綠色美食家,逛吃嗨購圈
在“百千萬工程”推動城鄉產業協同發展的指引下,本次活動以“美食”為媒介,搭建起產銷對接、消費幫扶的新平臺。走進基地,首先映入眼簾的是火爆的鮮食玉米品鑒區,來自全國各地的甜玉米、糯玉米、水果玉米等150個特色品種讓人眼花繚亂,玉米汁、爆米花等攤位排起了長龍。



農創市集同樣人潮涌動。“圳品”企業的“拳頭產品”、對口幫扶地區特色農產品、高科技農作物齊齊亮相——中龍的臘味手信禮盒訂單不斷,又見咖啡工作室的手沖咖啡濃香四溢,還有贛南的臍橙、富硒大米、田東縣、德保縣的山楂果脯、黑木耳、松茸……“從田間到餐桌”的直觀體驗,不僅拉近了市民與本地優質農產品的距離,也有效促進了消費幫扶和本土品牌成長。



“玩”力全開 百變玉米君,種苗無極限
立足“百千萬工程”促進農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活動通過創意農事體驗推動農業從生產功能向休閑教育功能拓展。農耕文化體驗區的開放式創作桌上,孩子們忙碌地剝下玉米粒,在現場工作人員的耐心引導下,用玉米谷粒、苞葉、玉米須等農副產物進行DIY拼貼創作。一位孩子的媽媽向現場工作人員說:“這是城市日常生活難以給予孩子的自然教育課。”



此外,活動現場每日發放200株基地培育的辣椒、番茄幼苗(累計400株)供游客登記認領,并為每位認領者配備一份《盆栽蔬菜種植指南》,讓普通民眾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延續田園夢想。

“感”官課堂 互動零距離,觸摸新農業
圍繞“百千萬工程”強化科技賦能的要求,活動通過智慧農業場景打造觸摸未來的“田間課堂”。育苗溫室、水肥一體化系統、植保無人機等先進設備讓游客大開眼界,游客戴上VR眼鏡模擬操作高精度的玉米遺傳轉化實驗,無處不在的科技感打破了人們對農業“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印象。

品鑒區設置的“沃土探索角”,農技人員通過土壤標本、肥料實物展示與趣味問答等形式,系統講解玉米、葉菜等作物種植中的科學用肥、合理用藥、綠色防治等關鍵知識,傳播科學種植理念,為豐收培育沃土。


“視”界焦點 打卡游園圖,好玩又出片
依托“百千萬工程”對美麗鄉村建設的部署,活動通過景觀營造將農田轉化為高品質的文化藝術空間。園區內盛放的向日葵花海成為炙手可熱的“天然影棚”,充滿藝術感的門頭、隨處可見的創意標識,構建出兼具觀賞性與打卡屬性的高顏值場景,吸引都市青年打卡分享。原本封閉的科研園區成為都市的休憩場所,充分挖掘基本農田惠民、娛民的公共資源價值,讓市民在體驗中重構人與土地的情感連接,完成一場關于“詩意棲居”的集體表達。


下一步,坪山將持續深化“農文旅+”融合發展模式,打造常態化特色農事活動與文旅IP,推動都市農業向品牌化、體驗化、價值化升級,為深圳“百千萬工程”提供可復制、可持續的城鄉融合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