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特客戶端 ·深圳新聞網2021年12月8日訊(通訊員 王曦晨)12月7日,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導,深圳市金融局、發改委、科創委、財政局、人社局、國資委、市監局、科協及深投控、深創投主辦,深圳市天使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以下簡稱“浦發銀行”)深圳分行承辦的“創新發展天使引領”2021中國(深圳)天使投資峰會在深圳市會展中心5號館順利開幕。
此次峰會以“面向全球發聲的深圳名片”、“引領天使投資的行業峰會”、“優質初創企業的展示舞臺”為定位,探討天使投資行業發展趨勢,聚焦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展示企業前沿科技產品,共謀天使投資生態建設,圍繞提升“五力”、打造“五地”,進一步完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努力為深圳引領國內天使投資行業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峰會上,浦發銀行副行長王新浩在峰會上發表致辭。他表示,金融創新催化科技進步,科技和金融的耦合不斷推動人類社會的加速發展。在科創企業的高成長之路上,金融服務是催化劑、是助推力、是孵化器。浦發銀行著力打造科技金融,圍繞雙創企業的生命周期打造科技金融生態體系,聯手天使創投機構陪伴企業孵化的全過程,一起服務科創企業成長,共同踐行國家發展戰略。
作為一家創新基因和改革精神與生俱來的銀行,浦發銀行一直致力于探索科技金融服務新模式。誕生于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和服務浦東開發開放的時代洪流中,浦發銀行自1993年開業起,一直堅持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承擔社會責任為己任,目前已發展成為總資產超8萬億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近年來,浦發銀行牢牢把握科技進步大方向、產業革命的大趨勢,緊扣科創企業需求,建立了涵蓋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股、債、貸一體的科技金融生態圈服務模式。
據了解,科創企業往往有著多層次、長周期的融資需求,卻由于高風險、輕資產的特點面臨著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為此,浦發銀行充分發揮集團化經營優勢,通過與浦銀國際、上海信托、理財子資金等集團內投資子公司協同開展科技型企業貸款+認股選擇權業務+股權直投的“股、債、期權結合”業務模式,擇優開展“以投促貸”“以貸促投”“股權跟投”“項目撮合”等合作;通過打造線上科技金融服務平臺,建設線下科技金融專家庫,推進浦發硅谷銀行投貸聯動,利用大數據提高投融資對接成功率。正是通過與集團公司進行客戶、業務、資源、技術等各方面的互補,浦發銀行有效實現了集團內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做大科技金融市場規模。
科創企業的發展潛力,是浦發銀行關注的焦點。為此,該行創新科技金融專屬信貸產品體系,減少傳統抵質押擔保方式,針對科創企業各個時期配套科技快速貸、孵化貸、科技含權貸、“專精特新”小巨人貸等專屬信用貸款產品,達到優質企業融資需求全覆蓋;同時加強全景銀行建設,依托數字化科技金融服務平臺與在線融資平臺,提升項目對接、智能名單引流、在線融資等綜合服務能力。在深圳,浦發銀行伴隨多家科創企業從初創、成長走到上市,一路服務并見證著企業做大做強。
除了解決企業融資難題,浦發銀行還一直堅持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圈,整合優質資源,幫助科創企業應對技術、市場、管理、融資等方面的各類挑戰。早在2018年,浦發銀行就發起成立“科技合作共同體”,由銀行、科技公司、科研機構、投資機構等多方共同組成“開放共享共建共贏”的生態平臺,通過選拔具有商業成長價值的高質量科創企業,開展全方位交流合作、研究賦能、投資孵化。近期,該行舉辦了“第五屆國際金融科技創新大賽”,選拔一批潛力科技公司,為“科技合作共同體”輸送更多力量。在深圳,浦發銀行已構建了與政府機構、交易所、PE/VC機構、頭部券商、律所、科技園區、擔保公司、保險公司等渠道的廣泛合作,以沙龍、論壇、對接會等方式,為不同階段的科創企業聚合多方資源,展開政策解讀、管理培訓、信貸對接、上市輔導等服務。同時,浦發銀行發揮自貿金融特色,提供自貿區FT賬戶設立、QFLP基金的咨詢、注冊、托管的一條龍服務,為境外股權投資基金進入境內搭建金融窗口橋梁。
峰會上,浦發銀行深圳分行與深圳天使母基金管理公司、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等共12家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未來,各方將共同打造天使投資生態,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峰會還舉辦了以“聚集天使投資機構”為主題的GP盛典、發布了“2020年子基金TOP10榜單”、舉行了“天使投資與深圳產業發展”圓桌論壇。同時,近40家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領域的優質初創企業在峰會現場展示最新前沿科技成果,展示活動現場氛圍熱烈、互動頻繁。8日,峰會還將圍繞“培育優秀初創企業”和“搭建天使投資生態”兩大主題,舉辦產品路演、產業對接、閉門會議等活動。
繪就合作藍圖,共探科創未來。隨著科技創新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扶持、培育具有核心技術的科創企業,成為金融機構發力布局的“價值高地”,更是浦發銀行義不容辭的使命。浦發銀行將攜手各界,為科技、資本與產業融合發展獻計獻策,共促全過程創新生態鏈的建設,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多貢獻。

